•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光纖光纜

    未來家庭接入光纖難成主流,同軸電纜最佳

    星之球激光 來源:新浪2013-12-20 我要評論(0 )   

    三網合一的口號喊了若干年,至今并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從大的方面講,三網合一進展緩慢,是廣電系與電信系利益紛爭導致。從用戶層面來講,三網合一更像是同軸電纜和光纖...

       三網合一的口號喊了若干年,至今并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從大的方面講,三網合一進展緩慢,是廣電系與電信系利益紛爭導致。從用戶層面來講,三網合一更像是同軸電纜和光纖接入兩種制式的“戰爭”。廣電的最后一公里仍然是同軸電纜接入,而電信系的最后一公里,正在向光纖接入高歌猛進。

      毫無疑問,同軸電纜和光纖已經成為家庭數據接入的重要角色。在光進銅退的政策推進之下,新浪創事記專欄作家孫宇彤認為已經到了跟同軸電纜說再見的時候了,并撰寫了《再見,同軸電纜:三網合一下的光進銅退》一文。對此,筆者只能說這位專家并不了解電信系和廣電系,更沒有相關行業的基層工作經驗。排除政策強制推行因素,未來家庭接入中,光纖難成主流,同軸電纜將是最佳的家庭接入模式。 

      的確,政府最近幾年一直在要求聯通和電信兩家運營商加速光進銅退的進程,這是國家戰略的需要,也是降低網絡建設成本和節能減排的需要。光纖的優勢無需多言,成本低,傳輸距離遠,但光纖在家庭接入中的也有致命性的缺點。

      眾所周知,聯通和電信的光纖入戶都是基于PON接入技術,使用單芯皮線光纜接入到電信運營商的分光器設備中。雖說皮線光纜可以彎曲,但不能像同軸電纜一樣隨意折彎,因為光纖折成180度后就會導致光纜折斷。在實際應用中,無論是光纖接頭,還是后期的維護,對維護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維護設備的要求都相當高。尤其是幾十層高的樓房中,光纖接入的弊端更明顯。一旦皮線光纜斷裂,要么接頭,要么重新更換一條全新的皮線光纜,繁瑣程度可想而知。

      據聯通和電信的維護人員反應,單芯皮線光纜的損壞極率要高于普通電話線,維護難度更大。雖說皮線光纜中間斷裂后,使用接頭可以重新修復,但光衰會增大導致傳輸速率的大幅下降。為了達到傳輸要求,100個光纜斷裂故障中,會有5-10個故障需要重新鋪設皮線光纜。

      或許很多人認為,光纖的一個接頭,不會對網絡速度有什么影響。要知道,PON接入技術,將光纖通過分光器設備進行了分離,這會令光信號產生一定程度的衰減。接入用戶家中的皮線光纜一旦損壞,重新接頭,光信號的衰減會影響網絡速度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加之基層維護人員的設備和技術水平有限,在實際應用中,光纖接入的后期維護成本還是非常高的。

      正是因為光纖接入在后期維護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聯通和電信推進光纖入戶的進程才會如此緩慢。并非聯通和電信兩家運營商不響應政府的號召,而是實際推進過程中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困難。

      相比之下,同軸電纜這一介質比光纜這種傳輸介質更皮實。雖說同軸電纜的成本有些高,但后期維護方面,而且傳輸距離并不遜于光纜。在不增加中繼設備的情況下,同軸電纜的理論傳輸距離為500米,實際應用中傳輸距離在450米左右。由于各個城市居民樓層數都在50層左右,同軸電纜不增加中繼設備完全可以滿足家庭接入的需求。

      在推進光纖接入模式前,聯通和電信在一些小區推廣過雙絞線接入模式。由于雙絞線的傳輸距離被限制在100米之內,高樓層的小區使用這種接入模式顯然有諸多不便。高樓層的小區使用雙絞線進入用戶家中,需要放置更多的交換機,還需要協調設備供電問題。所以,雙絞線接入模式目前基本兩大電信運營商的淘汰。

      歸根結底,從實際應用的角度來看,同軸電纜的性價比最高,光纖的性價次之,五類雙絞線近乎被淘汰。由于三網合一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電信和聯通兩大運營商雖然加大了光進銅退的的進程,但最后一公里,光纖入戶并未成為主流,原因就是后期維護過于繁瑣,維護成本過高的問題。

      從實戰經驗來看,未來的家庭接入模式中,同軸電纜雖然價格高,但確實是性價比最好的一種接入模式;光纖成本很低,維護復雜,維護成本高,注定了光纖不會成為最后一公里的主流接入模式。目前政府倡導的光進銅退政策,是針對聯通和電信骨干傳輸網絡,而不是針對寬帶接入的最后一公里。為此,筆者認為,未來最先退出家庭接入歷史舞臺的不是同軸電纜,而是五類雙絞線。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