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抄襲:航天航空中心要限制與中國的合作!”德國《明鏡》周刊23日報道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目前正在制定一項新戰略文件,以限制與中國在敏感領域的合作。未來,德國研究人員與中國的合作將“更加小心”。
報道稱,2011年11月1日凌晨,中國“神舟八號”開啟歷史性旅程時,酒泉發射中心的觀摩室里也坐著一群來自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德國專家。因為在“神舟八號”上有一項德中共同研發的成果:一個名為“Simbox”的生物試驗盒,其中包含了17個生物和醫學試驗項目。“神舟八號”發射成功時,德國代表團掌聲雷動?!睹麋R》周刊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與新興太空強國的合作曾取得過短暫的成功,但現在他們變得更加謹慎。航空航天中心專家正在起草一份戰略文件,詳細規定了哪些領域科學家可以與中國繼續合作,哪些不行,即“紅綠燈戰略”。例如,今后德國可以與中國在基礎研究和醫學方面繼續合作,但科技研發領域將進行更為嚴格的限制。
據《明鏡》周刊稱,德國這一舉動的原因是擔心技術被盜竊,例如衛星修理系統技術等,該技術可以進行軍事開發和利用。此外,德國在自動化機器人技術上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將在這些領域限制與中國的合作,以確保德國在“太空頂級聯賽”中的優勢。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負責人約翰-迪特里希·沃納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他還對《明鏡》周刊表示,與中國的合作有許多優點,包括推動中德外交關系等。
與德國類似,歐洲航天局對與中國太空合作也處于“熱情和謹慎之間”。《明鏡》周刊稱,中國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太空合作伙伴,這個國家在前往太空的道路上執行著雄心勃勃的計劃,“嫦娥三號”登月使命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對歐洲人來說,與中國合作的最大好處可能是在今后十年獲得一張中國太空船的船票。而美國則在龐大的太空冒險中缺乏資金和政治支持,俄羅斯經常出現技術問題,歐洲航天局甚至無法籌集到資金來維持國際空間站繼續運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