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光纖光纜
盤點保偏光纖未來發展之路
星之球激光 來源:電纜網2015-06-23
我要評論(0 )
保偏光纖產品在國內的發展明顯受到應用的牽引。在早期,國內保偏光纖的研制嘗試過不同的光纖結構,包括領結型(Bow-Tie)應力
保偏光纖產品在國內的發展明顯受到應用的牽引。在早期,國內保偏光纖的研制嘗試過不同的光纖結構,包括領結型(Bow-Tie)應力區、橢圓應力區,并最終選擇了熊貓型應力區的光纖結構;光纖工作波長也從850nm向1310nm和1550nm遷移;光纖的幾何大小也逐漸從125微米包層直徑/250微米涂敷層直徑結構向80微米包層直徑/165微米涂敷層直徑結構轉移。所有的上述技術變遷都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光纖陀螺更高精度、更好的環境穩定性、更小的體積和重量的應用需求。
今天,保偏光纖的應用領域,除光纖陀螺外,在光纖通信領域和電力傳感領域的應用也對保偏光纖產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為了滿足不同目標領域的需求,對于國產保偏光纖產品的研發而言,下列技術進展應該加以關注。
光纖的幾何指標優化。
對于保偏光纖的幾何指標優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產品應具有更小的幾何容差,包括光纖的包層直徑容差和涂敷層直徑容差,更小的容差保證了光纖產品具有更好的幾何一致性,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的保偏光纖產品保持高度的幾何一致性,是其在光纖陀螺和光纖器件方面的應用所必須的。對保偏光纖幾何的容差控制方面,應該達到甚至優于用于通信光器件制作的單模光纖產品的水平,如光纖包層直徑的容差控制在+/-0.7um以內。關于幾何指標的另一個要求是小型化,即減涂敷層直徑的保偏光纖產品,包括80微米包層直徑/135微米涂敷層直徑,或者80微米包層直徑/125微米涂敷層直徑的保偏光纖產品的研制和推廣,甚至更小包層直徑(如60微米包層直徑)的保偏光纖產品的研制和推廣。保偏光纖產品的小型化對于促進光纖陀螺產品的小型化、提高其熱穩定性具有關鍵的意義,但這種新產品的研制和使用需要和應用單位緊密合作,通過應用牽引發展。
光纖的材料性能優化。
保偏光纖的材料性能是決定保偏光纖應用的穩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的關鍵。應用中保偏光纖的后續處理,主要有繞環、熔融拉錐、機械磨削拋光等方式。針對各種處理方式和應用方式,要求保偏光纖產品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即要求光纖涂敷層具有柔軟、耐摩擦、與玻璃包層附著緊密、溫度一致性好的特點;要求光纖玻璃部分具有容易磨削拋光、不崩邊、不開裂的特點;同時要求光纖在高溫拉錐過程中保持絕熱變化,差損小、串音劣化小的特點。為了達到上述要求,需要優化保偏光纖的涂敷層材料和組合、優化保偏光纖的纖芯摻雜和應力區摻雜、優化保偏光纖中的應力分布和結構。通過這些材料的優化處理、以及光纖制造工藝的優化處理,所制造出的保偏光纖產品是可以滿足上述工藝處理要求的。
新型保偏光纖產品的研制。
為了滿足一些特殊的應用要求,需要研制新型的保偏光纖產品,其中有兩個方向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方向是為了滿足太空或者其他高輻射環境的應用需求,有必要研制抗輻射的保偏光纖產品。有意義的兩種光纖設計包括純石英纖芯結構的保偏光纖產品和光子晶體結構的保偏光纖產品。另一個方向是為了獲得真正的單偏振傳輸,有必要研制單偏振單模光纖。將單偏振光纖用于光纖陀螺等傳感領域不僅在理論上具有更好的一致性,而且也獲得了許多的實驗支持。
總體而言,在國內保偏光纖產品的應用和市場不斷成長的同時,保偏光纖產品的質量和適用性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光纖產品的性能和應用的期望之間依然存在著距離,因此優化保偏光纖的質量,提高光纖性能的穩定性、一致性和適用性,對于保偏光纖制造企業依然任重道遠。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