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組件與材料
激光干涉測量引力波啟示:支持基礎研究不要葉公好龍
星之球激光 來源:科技日報2016-03-09
我要評論(0 )
前段時間,LIGO宣布直接探測到引力波。聽到這一消息,物理學家張新民委員激動萬分,但也五味雜陳:如果這是中國人做的該有多好!我們這一代人如果總是跟蹤別人,就...
前段時間,LIGO宣布直接探測到引力波。聽到這一消息,物理學家張新民委員激動萬分,但也五味雜陳:“如果這是中國人做的該有多好!我們這一代人如果總是跟蹤別人,就是不稱職?,F在能不能做些事情,在幾年或幾十年后產生突破性的成果?”
中科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崔向群代表也深有感觸。上世紀80年代,她就聽說一些歐美科學家在嘗試利用激光干涉來測量引力波。三十多年過去,他們才終于聽到宇宙的“呢喃”。
基礎研究需要大量投入,短期內難見回報。一些部門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往往停留在口頭上,難以落在實處。“現在一些科技領域的管理者,總是有些急于求成,在科學研究過程中不太能接受挫折或者失敗,希望馬上就能看到成果。像這種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付出,在目前國內的科研體制中,比較難以實現。”崔向群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句話讓許多科技界委員感到振奮,也倍感壓力。
“原始創新不足,何談驅動發展?”3月6日的政協小組會上,陳小婭委員第一個發言。“沒有原始創新,就沒有技術儲備,也就沒有創新驅動發展,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對于原始創新、基礎研究,現在仍重視不夠。”
如何支持基礎研究?在科技、科協界駐地四層不同的會議室內,都有委員提到同一話題——不可急功近利。
“基礎研究的最大特點是不確定性,它體現的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對科學孜孜不倦的追求。它沒辦法保證成功,也沒辦法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基礎研究的成果未來一定會回報給這個世界,只是需要時間。”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委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正如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委員所說,牛頓引力提出好幾百年,才被真正用到計算人造衛星的軌道;電動力學剛建立似乎沒什么用,等到赫茲發現無線電波后一百年,互聯網才為我們做出重要貢獻。
“基礎研究應該是一種純粹的探索。但是,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填寫項目申請的時候,一定得寫清楚它的意義,寫它能促進重大成果的產出,寫可能發表多少多少篇論文。”物理學家萬保年委員說,這是基礎科研人員的無奈。
崔向群呼吁,得給科研人員一個安靜研究的環境。“科研人員深入鉆研一個問題,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但你每年都來考核,那是不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
不僅僅是科研評價者急不得。李景虹指出,社會公眾對基礎研究的理解也有待加強。“老百姓也覺得,你做了研究,就應該立即拿出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在微生物專家黃力委員看來,基礎研究的研究過程本身,就是在設置科學問題,它能夠提升公眾對科學的關注度,甚至激發公眾的科學想象力,提升民族智慧,“怎么強調都不為過”。
步入“十三五”,基礎研究越顯重要,科學家們需要一張安靜、持久的書桌。“科研人員要沉下心來,沉入科學的本質,坐得住冷板凳。國家也要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規律、包容失敗的科研氛圍,給基礎研究持續支持,給真正投入的科學家以時間和耐心。否則,將影響我國基礎研究的發展,影響我國科研成果轉化能力,進而制約我們的產業轉型和升級。”李景虹說。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