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醫療器械

    機械人輔助胃癌手術在港獲成功

    激光制造商情 來源:搜狐2011-12-29 我要評論(0 )   

    香港中文大學15日宣布,該校外科學系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完成全港首宗早期胃癌患者的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目前已有276名病人接受ESD治療早期胃...

      香港中文大學15日宣布,該校外科學系在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完成全港首宗早期胃癌患者的無創內鏡機械人手術,目前已有276名病人接受ESD治療早期胃腸癌癥,成功治愈率高達95%。

     

      據了解,胃腸癌癥的傳統治療方法是通過開腹把患處切除及吻合,但手術可能會引致并發癥,具一定程度的風險。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是一種嶄新而有效的方法,通過腸胃內進行,胃腸器官得以保留,沒有表面傷口,能根治性切除只局限于粘膜的早期胃腸癌以達致治療效果,且病人術后痛楚大為減少。

     

      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2004年在香港率先引進ESD技術治療早期胃腸癌,現已廣泛應用在整個消化道上不同的部分。然而,ESD最困難之處在于欠缺有效拉高切割平面的方法。為此,中大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開發出一種嶄新的機器人內鏡平臺,利用極精密的機器技術,把嶄新的機器人手臂結合普通內鏡,大大增加了內鏡的靈活度,可以進行復雜的內鏡手術。

     

      中大與新加坡研究人員利用這項新技術,于日前為兩名早期胃癌病人進行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成為香港首宗。兩例手術均在全身麻醉下成功進行,兩項手術時間合共66分鐘,病人已于手術后一天開始進食。

     

      據悉,現在全球在人類身上進行以機械人輔助的ESD只有5例,香港是亞太地區第二個完成此類手術的中心。

     

      目前,已有276名病人在港中大接受ESD治療早期胃腸癌癥,成功治愈率高達95%。ESD平均手術時間為99.1分鐘。切除的組織平均面積由17.8平方厘米至最大為52平方厘米。病人平均住院時間為4天,當中并無死亡個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