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徐小平:普通維修工讓激光“看得見”

    星之球科技 來源:華工激光2012-05-23 我要評論(0 )   

    整個汽車制造體系中,發動機廠占據著三最設備最先進、技術最密集、生產要求最高。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代表徐小平跟發動機制造設備打了半輩子交道,從普通的維修工成長為...

            整個汽車制造體系中,發動機廠占據著“三最”——設備最先進、技術最密集、生產要求最高。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代表徐小平跟發動機制造設備打了半輩子交道,從普通的維修工成長為上海大眾唯一一位“特級技師”。最近這5年,他帶領團隊完成近50項創新發明,為企業節省了4900多萬元。但他覺得不夠。他說:“在汽車這個產業,我們不能一直跟著外國人走。努力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是一方面,也要善于把自己的經驗提煉成標準。不斷創新,就能從量變到質變。”

      讓激光“看得見”

      跟所有搞維修的同行一樣,徐小平最苦悶的事,是看著設備趴在那里卻無能為力,“核心技術在外國專家手中,維修費用高得嚇人一跳,就連啥時候來修,也是人家說了算。”

      徐小平要爭一口氣:“外國人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要解決;外國人不能解決的,我們也要想辦法解決。”

      “激光裂解”是當今發動機制造的一項新工藝。但激光是不可見光,對焦非常困難,需要一次次“毛估估”調試——一次次在模具上看效果,再一次次憑手感微調。徐小平大膽提出:能否讓激光“看得見”,實現肉眼對焦?“這想法很天真,不可能的!”德國專家斷然否定。

      德國人回國了,徐小平開始到處查找資料,結果找到了武漢華工激光工程公司的一位激光專家。只有高中學歷的他,埋頭于“光波、焦點、焦深”的關系中,從理論上證明了可視光對焦的可能性。此后,他又連續幾個月嘗試用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在同一光學鏡片上聚焦對比。

      當在激光噴口“看見”一束白光時,他長吁了一口氣。這套“徐氏激光可視對焦儀”焦點準確,無需試用模具,把整個調試過程所需的時間從原來的10多小時縮短為1小時。

      半年后,再次來到上海的德國專家聽聞這項發明,急切地想到現場一看。這回,徐小平微微一笑:“對不起,我正在申請專利。”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