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遠程激光切割系統包含掃描光學元件,且放置于材料上方。光點的移動主要通過掃描鏡片完成。工作距離、加工范圍和焦距之間的關聯非常復雜,因此可同時加工到的材料范圍有限。德國一家公司通過與弗勞恩霍夫協會的合作設計了一種切割系統,在安全氣囊激光切割方面具有借鑒意義。該設計的原理是,在切割過程中不斷移動織物,同時讓掃描光學元件來回擺動來覆蓋到整塊材料。采用這種方法在即使采用一個掃描頭和一臺激光器的情況下就可以切割各種寬度的織物。
采用該系統進行單層切割,省卻了織物層之間的分隔材料,通常為錫箔或紙,此外還省掉了工作人員分開材料的時間。即使是單層切割,整個系統的產量依然比采用雙掃描頭的系統高10~100%,具體取決于切割的輪廓和長度。此外,該系統占地面積與多層切割系統相比減少了三分之二,嵌套達到7m長。該系統比多層切割系統更牢固,還配備了交換臺和排氣系統。
該系統的最大特點就是其可升級性和模塊化的設計。此外,它還可以切割一次成型式安全氣囊。這種安全氣囊采用多層紡織技術,可以將多片材料同時織成一塊織物。對切割系統來說,一次成型式安全氣囊切割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對面料的不平整進行自動修復,比如收縮或褶皺等。材料上的參照點必須通過攝像頭來捕捉,然后操作系統對探測到的位置進行分析,根據材料的真實屬性重新計算激光切割的路徑。
將多軸系統與不同的動態和機械性能結合起來需要對運動進行智能化的分割處理。在這里,材料移動的最快速度是主要的判斷標準。將激光束移動的參考路徑在掃描頭軸向運動和數控主軸運動之間進行分割,可以在被切割的不同部分之間以最短的時間定位。
遠程切割技術使加工各種輪廓和不同寬度的織物材料成為可能。通過將不同的動態和機械參數與軸系統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改善該技術,這樣,與傳統的沖裁或機械切割相比,在安全氣囊等汽車織物切割方面,激光技術更具優勢,更能滿足當前汽車制造商對生產效率和成本效益的要求。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