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摻雜膠質硫化鉛量子點的混合物二極管開始進手。硫化鉛量子點是合成物可以升級、并且可以獲取克量級的少數目子點之一。對于產業應用來說,新型納米材料有這樣一個穩固的來源是至關重要的。已經報道的由量子點和有機半導體形成的合成物顯示了對于紅外光的靈敏性。然而,當量子點與僅通過空穴或電子導電的有機半導體混合時,它們的效率很低。這一結果實在不足為奇,由于可以預見,具有鈍化配位體殼層的量子點在合成物中的電荷運輸能力會顯得不足。
我們將膠質量子點摻雜在通過電子和空穴導電的有機半導體中,形成的三元合成物實現了高靈敏度的短波長紅外光電二極管。這種二極管呈三明治結構:中間是全溶液制程的光敏吸收體層,上下分別是被PEDOT:PSS中間層覆蓋的氧化銦(ITO)陽極和低工函數陰極(Ca/Ag或Al)。像刮墨刀片一樣的吸收體層包括空穴導電的rr-P3HT、電子導電的PCBM以及油酸裹覆的硫化鉛量子點作為短波長紅外感光劑。硫化鉛量子點以約50%的體積比添加在有機半導體層中。通過透射電子顯微分析方法,研究職員演示了量子點在塊狀有機物中的均勻分布。一些尚未發表的結果表明,三元吸收體層甚至可以通過噴濺涂層的方法來制造,層厚可以制成幾個微米,這使得研究職員可以對內量子效率進行優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