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紅外隱形涂料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研磨網2012-09-05 我要評論(0 )   

    隱身材料又名隱形材料、吸波材料、雷達微波吸收材料,不僅可以軍用,也可民用。軍方可以用來涂敷武器裝備的外表,反雷達探測,制造隱身飛機、軍艦、坦克、導彈及指揮所...

            隱身材料又名隱形材料、吸波材料、雷達微波吸收材料,不僅可以軍用,也可民用。軍方可以用來涂敷武器裝備的外表,反雷達探測,制造隱身飛機、軍艦、坦克、導彈及指揮所、通訊車、賬蓬、服裝等。民品可以防止電磁波泄漏或干擾,制造屏蔽室、大型計算機房、通訊數據交換中心機房、醫用儀器、微波爐等。隱身材料與隱身設計有機結合,形成一門新技術,即隱身技術。隱身技術要求隱光、隱電、隱磁、隱聲、隱紅外,是一門綜合技術。隱身技術可以有效降低飛機、軍艦等武器被雷達發現的概率,縮短被發現的距離;提高武器裝備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是國際上競相爭奪的一個制高點。

     

            隱身技術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致經歷了探索時期(60年代以前)、全面發展時期(60-70年代)和應用時期(80年代、90 年代至今)三個階段,目前已進入深化研究和廣泛應用階段。美國在隱身技術研究和應用方面一直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美國洛克希德公司1975年開始秘密研究設計F-117隱身飛機,1983年裝備美國空軍。1988年11月,五角大樓正式向社會公布了F-117飛機有關信息,其雷達散射截面為0.01m2。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制的B-2戰略轟炸機,該機的雷達反射截面為0.1m2。迄今為止,美國已研制出17種準隱身飛機和直升機等,8種隱身飛機,12種無人駕駛隱身飛機,總數達37種之多。另外,美國制造了隱身巡航導彈AGM-129等,僅此型號研究費用就為27億美元。F-117研究費用是267億美元。九十年代初美國公布了“黑色計劃”,用于隱身武器的研究費用已達1000億美元。隱身技術不僅應用于飛機上,還應用于艦船、導彈、坦克等。此外,美、英、法、俄、瑞典、以色列、意大利、荷蘭、日本、印度、韓國等大力發展隱身驅逐艦、隱身潛艇,如美國的“海影”、瑞典的“斯邁杰”、法國的“拉裴特”、以色列的“埃拉特”、荷蘭的“特羅姆普”、日本1994年也制造了“村雨號”隱身驅逐艦。美國M1A1/A2/A2SEP主戰坦克,俄國的T-80U/UD /UM/UM2型坦克、日本的90式主戰坦克的改進也進行了隱身處理。

     

            國內隱身材料技術經過22年的預研,一些大學和軍工系統的研究單位在六角平面鐵氧體及氧化物改性物等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多進展和階段性成果。電子科大、南京大學、清華大學、53所、59所、中科院等單位開發了不少產品,最早期時的(上上一代)產品大部分是氧化物鐵氧。中科院開發的是導電聚合物。很多單位各自開發了不少產品,納米級的碳基鐵粉、鎳粉、鐵氧體粉末改性的有機涂料,將納米金屬(Fe、Co、Ni)或其合金的復合粉體,采用多相復合方式,或將納米氧化物(Fe3O4、Fe2O3、ZnO、NiO2、TiO2、MoO2等)的粉體,納米石墨,納米碳化硅及混合物粉體用于隱身涂料的雷達波吸收劑。因為納米超細粉末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能吸收電磁波,同時納米粒子尺寸遠小于紅外及雷達波波長,對波的透過率很大,因此不僅能吸收雷達波,也能吸收可見光和紅外線,由它制成的涂層在很寬的頻帶范圍內可以逃避雷達的偵察,同時也有紅外隱身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