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激光聚變研究工作組獲得美國物理學會JohnDawson獎

    星之球激光 來源:中國光學期刊網2012-09-06 我要評論(0 )   

    美國物理學會(APS)2012年John Dawson獎授予7位從事高能 激光 研究的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等離子體物理研究領域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他們中的6位來自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

           美國物理學會(APS)2012年John Dawson獎授予7位從事高能激光研究的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等離子體物理研究領域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他們中的6位來自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另一位則來自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ANL)。APS將他們所作的工作形容為:“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領域內一項意義深遠的發現,它對LLNL的國家點火裝置(NIF)有著重要的影響。”

      具體來說,該獎項是為獎勵“預測并證實了自生成等離子體-光學光柵上的激光散射技術。該技術能夠實現高能激光束的產生和轉向,而這種高能激光束對間接驅動慣性約束聚變和高功率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贏得該獎項的小組成員分別是:Debra Ann Callahan、Laurent Divol、Robert Kirkwood、Edward Williams、Nathan Meezan和Pierre Michel(他們全來自LLNL),還有LANL的George Kyrala。他們共同分享5000美元的獎金和一份獲獎證書,而且將在APS等離子體物理分會的第54屆年會上正式領獎。年會將于今年10月在美國羅得島州的普羅維登斯市舉辦。

      據LANL的相關人士介紹,本次獲獎的研究是基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所獲得的發現。當時,物理學家指出,等離子體中交叉傳播的激光束能夠互相交換能量——一種能夠降低聚變點火靶丸內爆對稱性的效應。該現象是列在激光與等離子體相互作用涵蓋性術語之下的眾多現象之一,而這些術語則用來描述激光產生的等離子體與激光束發生相互作用的途徑。

           最初發現之后,利用羅徹斯特大學的OMEGA激光器進行的實驗和新的超級計算機模型使科學家們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一現象。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利用對激光束波長的輕微調整以及甚至對NIF靶丸內爆對稱性的調整,可實現能量轉換過程的人為控制。

      2012年8月,NIF的科學家透露,他們利用一個1.8 MJ、500 TW的激光脈沖轟擊了含有氫、氘、氚混合物的2 mm靶丸,而這個激光脈沖是由NIF的192路激光系統產生。

      隨著NIF的巨型激光系統距離產生有能量增益的聚變的目標越來越近,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就是如何維持高對稱性激光束。激光束的任何扭曲都會影響高壓下聚變靶丸的內爆方式,并使得有能量增益的聚變變得更加難以實現。

      John Dawson獎項設立于1981年,旨在表彰在等離子體物理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每年評選一次,評選周期為三年,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John Dawson的朋友及家人共同贊助,2007年以前曾命名為Excellence in Plasma Physics Award(杰出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獎)。
     

    譯者Kevin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