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出典型模式
東西湖區堅持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建設清潔生產企業、生態工業園區和資源循環型社會為重點,將發展循環經濟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以農副產品加工、食品業為主導產業,建立了多項食品加工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鏈。東西湖區以世源熱電廠為中心構建了電力循環經濟圈,低碳能源產業和再制造產業初具規模。該區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改善城鎮居民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探索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目前已經形成生態農業、食品、機電等產業為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典型模式在全國推廣。
青山區抓住重化工集聚區的區情實際,依托轄區內一大批鋼鐵、石化、船舶、電力、機械制造等國家重點企業,按照差異化發展的原則,以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污染治理、“三廢”循環利用為切入點,推動企業間、產業間能源資源梯級利用。青山區根據重化工集聚的產業特征,以武鋼、武石化、青山熱電為核心,發展了集中供熱、工業氣體利用、冶金渣利用、粉煤灰及脫硫渣利用、化工廢渣利用等多條產業鏈,形成了具有典型意義的重化工區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陽邏經濟開發區作為省級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其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力度不斷增強,利用規模日益擴大,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發展循環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陽邏開發區以陽邏電廠為核心,構建出規模較大的粉煤灰綜合利用、磷石膏綜合利用、脫硫石膏綜合利用、余熱綜合利用、循環水綜合利用、鋼鐵廢渣綜合利用、化工廢渣及廢液綜合利用產業鏈,初步形成了綜合類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模式。
四大再制造產業基地初具雛形
目前,我市初步形成四大再制造產業基地,分別是東西湖區新溝鎮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基地、青山區重型工業設備再制造產業基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基地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激光再制造產業基地。
其中在東西湖新溝鎮循環經濟產業園,全國首個以工程機械為特色的再制造產業基地已經掛牌成立,千里馬工程機械等再制造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和投產。青山區是我市重化工聚集區、老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工業裝備再制造產業發展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目前已有武漢寶德機電、大族激光等一批企業,形成了特色鮮明、初具規模、技術領先的企業集群。武漢經濟開發區沌口及漢南地區汽車整車生產及零部件配套產業集中,東風鴻泰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為國家首批汽車整機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企業。東湖高新區武漢法利萊切割系統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激光再制造裝備制造核心企業專業從事激光再制造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已被國家發改委作為全國唯一的激光再制造設備生產企業列入第二批再制造試點初選名單。
全面開展城市礦產開發利用
我市以電子廢棄物、廢紙、廢塑料、廢舊鋼鐵綜合利用為重點開發城市礦山,并于2011年6月組建了全國首家城市礦產交易所,為城市礦產資源交易提供了信息和服務平臺。
在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方面:武漢市博旺興源物業服務有限公司共拆解電子廢棄物約48萬臺;格林美在陽邏經濟開發區建成了世界先進的綠色分類拆解與低碳產品制造的示范工廠,年處理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規模為3萬噸,開創了以“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為載體的回收先河,實現了電子廢棄物的陽光交易、規范收集、安全儲運。此外,格林美在武漢還首創“3R循環消費社區連鎖超市”,將社區再生資源回收、二手物品寄售、低碳商品銷售融為一體,引入“碳揭露計劃”與“碳積分計劃”,讓低碳循環走進社區、輻射大眾。
在廢紙回收利用方面:江夏區金鳳凰紙業、黃陂區木蘭紙業利用回收廢紙生產瓦楞紙,兩家企業消耗全市一半以上的廢紙。
在廢舊塑料回收利用方面:江南實業有限公司利用廢塑料制造鋼材包裝材料,擬新建廢舊塑料回收基地,年回收加工處理10萬噸的廢塑料。東西湖榮寶環境科技公司利用回收的廢舊塑料袋生產塑料托盤出口日本,年利用廢舊塑料1.7萬噸。
在廢舊鋼鐵綜合方面:江夏區中周鋼鐵爐料公司,擬新建廢鋼加工生產線以及廢舊汽車拆解線,形成70萬噸廢鋼加工生產能力,建成華中第一廢鋼加工配送基地。
垃圾污泥預處理
及資源化利用獲突破
華新武漢城市生活垃圾預處理及水泥窯資源綜合利用一體化項目已在陽邏開發區破土動工。總投資1.7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日處置垃圾500噸,二期規劃日處置垃圾1000噸。該項目是我市重點工程項目和實現城鄉垃圾集中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民生工程。
我市首個市政污泥環保處置項目在龍王嘴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產,處置能力為300噸/日。該項目將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轉化成類似壓縮餅干的干粉,用作水泥生產原材料,實現了市政污泥無害化、穩定化和資源化處置,對武漢市“兩型”社會建設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均具有積極意義。
全面啟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試點
2011年7月,我市獲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十二五”期間將建成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體系,對餐廚廢棄物管理實行統一收集運輸、集中處置,在武漢三鎮布局建成五座總處理能力為8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廠,擬采用濕式厭氧發酵為主體的技術路線實施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廢棄油脂成產生物柴油,沼氣用于發電,沼渣生產有機肥添加劑。目前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已完成招標,年底前開工建設。
循環經濟重點項目滾動實施
目前,武漢市“十二五”循環經濟十大領域重點工程共計36個項目持續推進,其中6個項目建成投產,形成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為支持引導本市循環經濟發展,2009年我市設立了循環經濟引導資金(含節能專項),重點支持城市礦產交易及開發利用、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再制造工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建筑廢棄物處理利用、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智能電網、循環農業示范、兩型社區創建等循環經濟十大領域重點項目。截至目前已經支持循環經濟項目90個。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及省財政資金支持,2011年以來,先后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合同能源管理專項,省預算內投資及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近2.7億元。
格林美電子廢棄物處理
法利萊激光再制造裝備研發生產
華新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及污泥
武漢工程機械再制造產業園揭牌
“十一五”以來,我市以發展循環經濟為突破口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充分發揮青山、東西湖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及陽邏省級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帶動作用,形成了具有武漢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初步建立了覆蓋全社會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十二五”開局之際,我市突出循環經濟重點,在工業領域狠抓節能改造、鼓勵大宗廢物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在消費領域推廣節能產品、促進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積極策劃重點項目,循環經濟呈現良好發展局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