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電腦,加上一臺打印機,就可以制造出你想要的東西?!這個從前只出現在科幻片中的想法,如今可能將成為現實。
近日,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報道,一名叫“HaveBlue”的業余槍支修理師在一個論壇中宣稱,他用3D打印機打印了一把點22口徑的手槍,而這把“打印手槍”竟然成功射出了200枚子彈。據這位網友介紹,他先從一個槍支修理網站上下載了手槍的設計軟件并做了一番小加工。隨后,又花了30美元購買了一種塑料材料,將其放入一款最新型的3D打印機中進行打印。最后,一把手槍“橫空出世”,并且通過了初步性能測試。雖然這個新聞的真實性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是卻將3D打印機這個新生事物帶到了輿論關注的焦點上。
原理:一片片打印,然后疊加
3D打印機起源于軍方的“快速成型”技術,已有數十年歷史。早在1992年,美國的3D打印機制造商Stratasys就賣出了第一臺商用3D打印機。
2009年以來,3D打印市場在北美和歐洲急劇增長。根據Stratasys公司2011年財報,其八成左右的收入即來源于歐美市場,美國《時代》周刊已將3D打印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則認為它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雖然3D打印機吸引不少人的目光,但是價格一直是阻礙其普及的主要原因。2003年,愛好者級3D打印機首次出現,但最初的設備售價高達25000美元。而隨著國產3D打印機的推出,3D打印機的價格大幅下降,部分國產產品僅需4000元-5000元。
記者了解到,3D打印應用的是添加劑制造技術,其三維對象是通過連續的物理層創建出來的。3D打印功能上與激光成型技術一樣,采用分層加工、迭加成形,即通過逐層增加材料來生成3D實體,與傳統的去除材料加工技術完全不同。稱之為“打印機”是參照了其技術原理,因為分層加工的過程與噴墨打印十分相似。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已經能夠生產出與原型的外觀、感覺和功能極為接近的3D模型。
簡單地說,3D打印是斷層掃描的逆過程,斷層掃描是把某個東西“切”成無數疊加的片,3D打印就是一片一片的打印,然后疊加到一起,成為一個立體物體。3D打印機與傳統打印機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使用的“墨水”是實實在在的原材料。
用途:復制外形和細節
3D打印機誕生后,對工業社會的改變將會是巨大的。理論上“想象力有多大,3D打印的用途就有多廣”。
據資料顯示,美國康乃爾大學一位教授帶領他的學生,在實驗室里用一臺3D打印機,打印出一塊有草莓醬的巧克力蛋糕;4個月后,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一位教授和他的團隊,“打印”了一臺最高飛行時速100英里的電控飛行器。2011年9月,世界首輛3D打印機制造的汽車現身加拿大溫尼伯市……
就目前而言,3D打印機主要被應用在醫療行業、科學研究、產品原型、文物保護、建筑設計、制造業、食品產業、汽車制造業、配件飾品等領域。
《連線》雜志曾對3D打印機的知識產權問題做出一個假設:當3D打印機組合一個3D掃描儀時,知識產權問題將成為一句“空話”。因為3D掃描儀不僅可以復制外形,而且可以復制更為復雜的細節。
理論上,如果擁有一臺3D打印機和3D掃描儀,你能得到的物體都能夠通過這套組合進行還原,這種行為要比抄襲專利或版權嚴重得多。例如你想建造樂高玩具,你就需要設計積木塊。樂高積木非常方便3D打印,但你是應該打印積木,還是直接購買呢?還有就是購買家具的時候,只要買一張椅子,就可以利用3D打印機無限復制了。
也許是技術發展的速度遠遠大于法律的約束范圍的制定,也導致了現階段3D打印機的版權議論,但是3D打印技術未來的發展必然會越來越快,為人民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