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我國光電技術獲突破 4項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星之球激光 來源:解放軍報2013-01-18 我要評論(0 )   

    年終歲末,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傳來喜訊:5項課題相繼通過驗收評審,4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成果進入公示階段。 面對這份令人稱羨的科研成績,院長劉澤金教授...

           年終歲末,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傳來喜訊:5項課題相繼通過驗收評審,4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成果進入公示階段。

      面對這份令人稱羨的科研成績,院長劉澤金教授仍然不滿足。他說:“我們創新的步伐要邁得更大些,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搶占戰略制高點,為國家和軍隊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以全球視野審視創新課題

      走進“全國三八紅旗手”、博士生導師孟洲教授的辦公室,她正在埋頭審閱一份課題組的研究報告。她對記者說:“光電技術是當今世界發展最迅猛的學科之一,我們必須爭分奪秒攻堅克難,進一步提高科研創新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加速發展。”

      目前,孟教授正領銜承擔一項光纖傳感技術的重點課題研究。為盡快突破關鍵技術,她率領課題組夜以繼日地進行攻關,常常一干就是10幾個小時。

      “要干,就要瞄準世界一流。”上世紀60年代該院高伯龍院士立下的錚錚誓言,如今已成為該院年輕一代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不懈追求。近3年來,他們在光電領域突破了 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

      該院陸啟生教授年逾古稀,仍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他對記者說:“經過幾代人努力,學院目前在4個研究方向上躋身國際先進行列,要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地位,必須緊盯國際前沿,攀登新的世界科技高峰。”

      記者獲悉,目前該院正在開展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活動。他們集思廣益,將研究方向、研究課題放在全球視野下審視,堅持用國際公認的評價體系衡量科研工作,著力加強原創性、前瞻性基礎研究與關鍵技術攻關,確保“十二五”期間取得一批進入世界前列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以全球視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在該院光學實驗室,研究員侯靜正率領課題組進行“超連續譜光源”項目攻關。這一項目是激光技術領域的前沿性研究課題,也是該校成功申請的首個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談起該項目研究,這位從英國留學歸來的年輕博士說:“加強國際科技合作,要有全球化眼光,敢于站到國際學科前沿,與國外同行同臺競技,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為我所用。”

      2007年,侯靜被選派赴英國學習深造,使她對本領域的前沿技術有了深刻認識。回國后,她利用在國外學習時建立的良好關系,與英國巴斯大學聯合申請了“超連續譜光源”中英政府間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經過4年多的攻關,該課題組實現了一系列核心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去年11月下旬,該成果順利通過專家鑒定,使我國在該領域一躍進入國際領先行列。#p#分頁標題#e#

           視野有多寬,自主創新就能走多遠。侯靜告訴記者,近年來,課題組先后選派10多名年輕骨干赴國外學習,了解本領域國際最新動態,確保自己的研究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該院政委姚炳洪向記者介紹,近年來,他們先后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合作關系。“十二五”期間,學院將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積極申請承擔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不斷提升學院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以全球視野打造一流人才

      “從學員入學開始,就應注重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在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中,該院許多專家教授認為,全球視野是科技工作者的必備素養,必須以全球視野來培養造就一流科技創新人才。

      “好比從一個封閉的屋子里走到廣闊原野上,你會發現天地如此廣闊,自己多么渺小。”孟洲教授說,近年來,她帶了10名博士生,先后推薦3人到國外學習,學成歸來后,孟教授明顯感到他們視野開闊了,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更明確了。

      培養學員的全球視野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既要從宏觀上加強頂層謀劃,也要從點滴入手強化養成。該院劉列教授舉例說,3年前,學院從國外引進了一套價值千余萬元的先進設備,這樣貴重的東西能不能讓學員用?課題組老師態度很明確,在滿足項目實驗的同時,開放給學員使用,并將項目中提煉出來的課題交給學生去做,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在課題組摔打過的學員,科研上手很快,劉教授指導的一名博士生,3年中發表7篇SCI收錄的論文。

      令人欣喜的是,國家教育部實施“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3年來,該院先后有9名博士生入選。在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國際性學科競賽中,該院學員分別獲得特等獎、一等獎5項,一批優秀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更要著眼于未來。”該院一些專家教授建議,著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新型軍事人才,下一步應開設更多的中英文雙語專業課程,讓更多學員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出國攻讀學位,支持學員在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讓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飛得更高。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