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汽車產業率先突破千億大關后,湖北的千億產業一路小跑,劃出一道靚麗的上升曲線。截至2012年底,汽車、鋼鐵、石化、電子信息、食品、紡織、機械、電力、建材、有色金屬等十大“臺柱”產業支撐湖北經濟快速發展。肩負工業強省重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湖北哪些產業將策動經濟實現彎道超車?
為此,本報派出四路記者,多方探尋未來助力湖北經濟快速發展的源動力。今起,本報將陸續推出助力湖北的四大千億產業“潛力股”
作為中國激光技術的發源地、先行者、排頭兵,湖北匯聚了大批激光領域的優秀技術人才和研究成果,但在激光業的產值上,湖北激光業先后被廣東、江浙和環渤海地區超越。用“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這句俗語來形容湖北激光產業,再恰當不過。
在新一輪競爭中,如何發揮湖北激光技術優勢,向激光產業大省邁進?
“成為下一個千億產業,激光業有很大的潛力”。全國政協常委,湖北省工商聯主席趙曉勇去年曾對湖北激光業的發展有過深入的調研,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感嘆:我省激光業在經歷了萌芽、突破性、規?;l展階段后,目前已經進入進階發展階段,只要打通全產業鏈的發展鏈條,激光業將有望實現千億產業的大跨越。
競爭比拼日趨激烈
趙曉勇提供給本報的一份《關于推動湖北千億元激光產業建設的建議》的調研報告顯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截至2011年底,武漢地區規模以上(產值1000萬以上)激光企業僅26家,其中包括,產值規模過億元以上企業7家、5億以上企業3家、10億以上企業2家、15億以上企業1家(團結激光);在全國規模以上激光企業數量占比25%左右,其中,激光裝備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占比40%左右,全國第一。
而深圳大族激光一家以民用激光為主營方向企業,2011年的營收總額就超過36億元,遠遠超過湖北相關激光企業的營收。
不僅在單個企業的比拼上,湖北不如外省,在全省或地區激光產業的產值上,截至2011年,約150億元產值的湖北,也遠遠落后于國內相關省份,處于“抱著技術、卻餓肚子”的尷尬境地:數據顯示,2011年,廣東地區激光設備產值雖然僅35億元,但激光加工及激光制品產值達到260億元以上,在激光應用領域排在全國第一位。
不僅廣東的激光業產值后來居上,長三角、環渤海灣地區特別是遼寧依托龐大的經濟規模和快速的產業升級,激光產業發展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去年初,遼寧省在鞍山市規劃建設我國首個以激光技術為特色的產業園遼寧(鞍山)激光科技產業園,最終打造成集激光技術研發、應用和生產為一體的國家級激光產業基地,目標產值1000億元。
“廣東等華南地區激光業后來居上,源于其先天優勢。”華工科技常務副總裁、華工激光董事長、總經理閔大勇分析,最近10年,當地企業承接了來自世界的代加工服務,要求其適合激光產業的應用,所以激光加工及其制品的產值比較大。這既是區位優勢使然,也是市場資源配置的結果。
有望彰顯集群效應
后來者居上,激光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在技術上更占優勢的湖北,怎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記者在多日的調研中獲悉,湖北已悄然擂響了“打造激光千億產業”的戰鼓:相關部門已為激光產業的發展籌劃并完善產業規劃。
借助東部產業轉移,以及中部崛起等外圍政策和環境的變化,湖北激光業也正在迎接著“美好時光”。
面對這樣的機遇,趙曉勇建議:目前僅依靠單個企業自發的發展壯大的動力還不足,還要把分散的動力集合起來,推動其發展。延伸產業的覆蓋面,使企業合作,產業合作,區域合作,技術合作有效地結合起來。逐步完善激光產業的產業鏈條。
閔大勇也表示:“政府搞好產業規劃、引導及招商,可以極大促進武漢激光產業。”
公開資料顯示,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擬在左嶺新城籌建目前國內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根據武漢官方說法,該基地一期工程預計5年建成,屆時,園區科工貿年生產總值可達300億元,創稅25億元并間接帶動相關產業生產總值500億元左右,最終基地將打造千億激光產業鏈。
據了解,正是基于光谷激光產業的這種集群效應,截至2012年底,僅華工科技就將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徐進林等12位全球頂尖激光人才收入麾下。如今,華工激光從上游激光器到下游激光先進精密微細加工裝備、大功率數控激光加工系統、激光再制造系統,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湖北優勢下的“加速度”
閔大勇估算,激光產業鏈產業規模往下游成幾何級數放大增長,1個單位的激光材料產值,將產生約10倍的激光器產值、約5—10倍的激光系統集成產值、約20倍激光應用產值。
“激光產業特征就是規模不大,所有新的市場開拓都是基于不斷發現新的應用領域。”閔大勇稱。
去年6月,華工科技公司與武鋼研究院歷時兩年合作,開發出了國內首套激光拼焊機組,并將投入使用。武鋼將在全國建20條激光拼焊設備生產線,建成后年產值將達百億元。
不僅華工激光,在湖北規模最大的團結激光、產業品類最全的楚天激光也都擁有自身的拳頭產品。
楚天激光2007年底與歐洲一流的激光系統制造商—意大利ELEN集團合資組建武漢奔騰楚天激光公司,專業生產經營中高功率激光切割設備,如今在國內占有重要市場份額,還實現批量出口,該公司已成為我國航天器精密加工裝備的供應商。
而團結激光下屬武漢科威晶激光公司2007年產值僅1000萬,得益于國際合作,2011年產值突破2億元。
“我感覺,5年左右,中國將取代日本,在激光產業與美國、德國形成三強鼎立的格局。”閔大勇稱。
他山之石
在美國,受激光技術應用影響和推動的國民經濟年產值約為7.5萬億美元,涉及生物與國民健康、交通與能源、通信與IT業、文學藝術與制造業等。
在我國,激光技術在國民經濟中逐步顯現放大效應。
2011年,全國激光產業總產值約1100億元。其中,激光設備銷售收入約300億元,產業鏈下游的激光加工服務業約350億元,激光制品約450億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