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世紀80年代激光焊接技術誕生以來,這門新技術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就得到了廣大的關注,并且被廣泛用于各大加工領域,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將激光焊接技術推向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臺。而我國激光焊接技術的應用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推動激光焊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提高我國生產力水平的一大舉措。近日,中科院院士潘際鑾教授就在清華大學為首鋼焊工培訓激光焊接技術。
6月2日是周末,但清華大學的327教室里仍有濃濃的學習氛圍,一堂特殊的“激光焊接技術課”正在進行。授課教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系潘際鑾教授,聽課的學員是來自首鋼總公司20多名身穿深藍色工作服的一線焊工。這一課是清華大學和首鋼總公司聯合舉辦的焊接高技能培訓班的第一課。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說,去年11月,在黨的十八大北京團的小組討論中,十八大代表、首鋼總公司技術研究院焊工劉宏提出了職業工人繼續教育遇阻的難題,呼吁重視一線工人的再教育問題。劉宏提出的問題引起了代表們的關注,小組討論會變成了現場辦公會。第二天,劉宏就和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負責人見了面,雙方討論后決定進行“校企合作”。此后,清華大學多次派人專程赴首鋼總公司,就開設培訓班的事宜進行溝通協商,首鋼總公司也專門進行了問卷調研,逐步把培訓的各項具體需求明確落實。
“我們期待已久的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訓班終于開課了。”在上午的開班儀式上,首鋼總公司技術研究院焊工劉宏代表學員發言,“技術、設備、工藝不斷升級,我們一線焊工雖然具有實際操作經驗,但很多時候缺乏專業理論知識。這樣的感覺很多一線技術工人都有,要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技術,我們既需要實踐,也需要理論。”
針對學員的特點和需求,清華大學為首鋼的焊工量身制定了一套為期3個月的培訓計劃,還特別設置了專利方面的基礎知識講授。參與創建國內高校第一批焊接專業的潘際鑾院士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和機械系的13位教師組成了教師團隊。清華校方表示,如果焊接班培訓效果好,后續還將開設車工班、鉗工班、電工班等。
從事焊接工作60多年的潘際鑾開課前說:“焊接技能是現代制造業的關鍵技術。重大工程的焊接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能水平。現在焊接技術、自動化設備在不斷發展,一線技工如果能夠了解這些焊接技術的前沿知識,那么這些知識在實際操作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學員韓海龍說,“潘教授講的課讓我們開闊了眼界,接觸到了新的技術,受益匪淺。”
隨著工業激光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激光加工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激光技術已從單一應用逐漸轉向多元化應用,激光加工方面不再是單一的切割或者焊接,市場對激光加工要求切割和焊接一體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的切焊一體化激光加工設備應運而生。這也就要求我國需加速對激光焊接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其為我國的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