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名醫在主刀已經不重要,一切都是機器來完成,一臺白內障手術,前后耗時只需5分鐘。近日,中山眼科中心宣布引入飛秒激光治療白內障的技術,為一只眼做一臺手術大約1.5萬元,比傳統手術貴了近一倍。“這是眼科的LV”,中山眼科中心白內障科主任陳偉蓉教授說。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飛秒激光目前并不能取代傳統的超聲乳化手術,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也并非適合所有人。
手術:掃描眼球完成切割 1分鐘
物理學上,一飛秒是1000萬億分之一秒,而飛秒激光通常只會持續幾個飛秒,這也是人類目前在實驗室獲得的最短脈沖。人體晶狀體在激光作用下會出現“微爆破”的效應,而連續的微爆破效應使得各個微爆破點連成線和面,進而實現對組織的切割。
飛秒激光治療白內障技術2010年獲得美國F D A認證,在國外已完成約12萬臺手術,供那些追求完美視覺治療效果的患者選擇。
中山眼科中心白內障科主任醫師鄭丹瑩教授介紹,當手術開始后,患者的眼球首先將通過負壓進行固定。隨后,眼部CT系統會對該眼球進行360度全方位掃描和測量,并將結果即時傳遞到電腦熒幕上。最后,數據處理系統會將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制定出切割方案并等待醫師發出指令。
與傳統超聲乳化手術由外到內的手術流程相反,當醫師發出指令后,飛秒激光首先會聚焦于晶狀體上,通過瞬時功率的釋放,將晶狀體切割成小型的碎塊;隨后飛秒激光再作用于晶狀體前囊膜上,制作出5至6毫米范圍內的前囊膜切口;最后再制作出透明角膜切口。從眼部信息獲取到切割完成,只需要約1分鐘的時間。而到此為止,飛秒激光的手術部分已經完成。
患者即刻來到單獨的無菌手術間,通過超聲乳化儀的抽吸系統將切割成塊的晶體吸出,并換上人工晶體。這部分大概需要4分鐘的時間。鄭丹瑩說,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需要10分鐘完成。
優勢:精確切割并發癥減少恢復更快
傳統超聲乳化手術,操作步驟大多依賴人工完成,尤其是手術刀制作切口、撕開晶狀體前囊膜及劈開晶狀體核,很大程度依賴于醫生的經驗和技巧,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中,這些都會由機器來完成。
由于飛秒激光沒有熱效應以及沖擊波,手術整個過程都不會對組織造成損傷,這也對術后恢復有較好的幫助。飛秒激光技術可以讓患者獲取更好的術后視覺質量,不過,鄭丹瑩表示,有些人也并不需要,例如一些老人視力只需恢復到1.0即可,那么超聲乳化的選擇也并不差。由于更加精細,該技術對患者眼部的情況也有一定的要求。鄭丹瑩說,比如瞳孔過小(散瞳后直徑小于7m m )、進展期青光眼、低眼壓或瞼裂狹小等患者,都不適用于飛秒激光。
反談
“飛秒激光無法替代超聲乳化”
雖然現在飛秒激光已處于世界領先,但由于將切割的晶體碎塊后,缺乏將之吸附出來的一體化功能,手術過程中,患者更換手術房間還是造成了一定的不便。鄭丹瑩認為,“一體化應該會成為近期發展的趨勢。”
“飛秒激光無法替代超聲乳化。”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郭海科表示,飛秒激光在臨床上已應用了幾年,之前主要應用還在近視眼方面。在他看來,應用到白內障上,只能說增加了一些功能。他認為,傳統的超聲乳化技術已經非常完美了,飛秒激光技術只是在超聲乳化技術上替代了部分環節,“主要在白內障手術的‘角膜切口’、‘撕囊’等環節上模擬人工,可以保證做得更精細一些,囊膜撕得更圓一些”。
飛秒激光技術并非所有的患者都可以選擇,郭海科說,每一個病人的特點、晶狀體軟硬都不一樣,是否適合用飛秒激光,還得經過醫生的評判。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