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中科院發布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戰略報告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網2013-06-21 我要評論(0 )   

    6月2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了《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戰略研究報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副院長、黨組成員...

           6月2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了《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戰略研究報告。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副院長、黨組成員李靜海,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潘教峰以及戰略研究報告科技領域相關院士、專家出席發布會,通報了本項戰略研究的相關情況和重要成果,就相關問題和記者進行了充分互動。

     

           2012年年初,為在科技突飛猛進的背景下集中研究近中期科技發展態勢,中科院組織200多位專家開展了面向2020年科技發展新態勢的研究。經過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分析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中國“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間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科技問題及建議國家采取的若干政策舉措,最終形成《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分總論、分論、專論三個部分??傉擃A測和描述了未來5—10年重要領域科技發展的圖景,提出了世界可能發生的重大科技事件、中國可能產生的重大科技突破以及需要加強或加快布局的科技戰略重點;分論重點針對能源、資源、材料與制造、信息、農業、人口健康、生態與環境、空間、海洋、重大基礎前沿與交叉10個重要領域發展的新趨勢新特點進行闡述,拓展與豐富了總論的觀點和判斷;專論分別從歷史和未來的視角,闡述了科技革命與國家現代化的關系,歸納凝練了世界主要國家面向2020年的科技戰略,為中國科技戰略的選擇提供了借鑒。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當今世界科技正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一是科技發展呈現多點突破、交叉匯聚的態勢,二是大數據科學成為新的科研范式,三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焦點,四是世界各國更加重視利用科技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五是產業科技、國家科技和學院科技三足鼎立、協同發展,六是科技創新資源配置呈現出全球化競爭與加速流動的趨勢。

     

           白春禮預測,經研究綜合判斷,未來5-10年世界可能發生22個重大科技事件,例如: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將得到確認;中微子振蕩實驗有望加快破解“反物質消失之謎”;暗物質粒子的探測和研究可能取得突破;量子信息技術將成為下一代信息技術的先導和基礎;“人造生命”展現誘人前景;人腦神經連接線路圖有望繪出;光合作用及“人造葉綠體”將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人-機-物三元融合將促進信息服務進入普惠計算時代;未來電網將實現從交流向直流的重大變革;太陽能光伏發電將實現平價上網;深層地熱能將成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石墨烯將成為“后硅時代”的新潛力材料;綠色智能制造技術將引發產業全面變革;基于干細胞的新的生命繁衍方式將會出現;個體化診斷和治療技術將取得突破;對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干預與治療有望實現;分子模塊設計育種科技將創造新一代農業生物品種;合成生物體將革新工業生物制造;青藏高原未來地球系統研究將成為地球科學研究突破點;在地球系統以外可能發現生命或生命存在的證據;國際空間計劃加速基本科學問題和空間技術的重大突破;深海探測的新紀元即將到來;等等。

     

           白春禮預測,未來5-10年中國可能發生的重大科技突破有19個,如:量子通信將可能率先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可控的基礎軟硬件平臺將產生重大突破;普惠計算( e-people)將取得重大進展;模塊育種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技術將成為未來育種的重要手段;干細胞整體研究水平將進入國際第一陣營;生物醫藥實現局部跨越式發展;工業生物制造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泛在制造信息感知與網絡技術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先進材料可能實現原創突破和全面提升;煤炭資源清潔高效綜合利用將形成新興產業;地球深部勘探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實現自主研發;規模化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分布式電網有望實現商業應用;廢物能高效清潔利用將催生“城鎮礦山”新興產業;區域高壓直流電網將建成;載人航天、嫦娥工程及其他空間重大工程將產生重大突破;空間科學衛星形成系列,可望在空間科學前沿取得原創性重要發現;新原理航空發動機樣機將有望研制成功;以載人深潛器為標志的深海探測勘察技術將實現跨越發展;海洋新技術的重大突破將促進藍色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等等。

     

           白春禮強調,基于上述判斷,中國需要在已有布局基礎上,加強或加快布局一批新的科技戰略重點。一是在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領域方向上,需要加快或加強布局的重大科技問題。如:制造業的資源高效清潔利用綠色過程研究,致密砂巖油氣和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評價方法及開發技術,大氣灰霾的成因與控制研究,新型疫苗研究,等等。二是在我國可能實現重大科技突破的領域方向上,需要加強布局和集中攻關的重大科技問題。如:量子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材料設計與過程模擬計算,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青藏高原地球系統的可持續性研究,等等。三是在世界可能發生的重大科技事件的領域方向上,需要加快或加強布局的重大科技問題。如:大力推動江門中微子實驗,暗物質暗能量的研究與探測,大數據科學平臺研究,腦認知科學重大問題研究,等等。

     

          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于淥院士、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吳季研究員、計算技術研究所李國杰院士、廣州分院陳勇研究員、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周琪研究員,分別在會上介紹了重大基礎前沿與交叉、空間科技、信息科技、能源科技、人口健康領域的科技發展態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