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激光清洗:無害技術還古跡本色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08-22 我要評論(0 )   

    文物保護者使用激光清洗戴克里先宮石柱上的污垢。 任何物品存放久了都難免沾染塵埃,何況是跨越千年的文物古跡。由于年代久遠,現存的文物表面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任何物品存放久了都難免沾染塵埃,何況是跨越千年的文物古跡。由于年代久遠,現存的文物表面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物,如煙熏、銹跡、霉菌、蟲斑等。為了還文物以原貌,同時不損害文物本身,激光清洗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文物古跡的修復中。

    文物保護者使用激光清洗戴克里先宮石柱上的污垢。

      激光清洗利用了激光光束的特性,一點能量就能升高污染物的溫度,使污染物瞬間從文物表面剝離,從而實現對文物的清洗。操作者通過控制激光光束的參數,如光斑大小、重復頻率等,能精確定位清洗所需要的激光能量。更為重要的是,激光清洗是一種無害的清洗方式——文物表面的材質和附著其上的污染物對激光光束的吸收不同,這種區別使人們可以分辨污染物和文物表面材質,從而精確控制清洗所需的激光能量,做到既不傷害文物,又能清掉污染物。相比之下,傳統的機械清理和化學清理主要依靠操作者的個人經驗和技術,具有不確定性,都可能導致對藝術品不可逆轉的破壞。

      在國外,運用激光清洗石雕文物已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技術。法國亞眠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奧地利史蒂芬大教堂等多處古跡的部分雕塑都在接受激光清洗之后重放光彩。日前,文物保護者在克羅地亞斯普利特古城完成了一項歷時10年的大型古跡清洗項目,用激光洗去了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宮積累了1700多年的污垢,讓這座乳白色的古老宮殿煥然一新。

      戴克里先宮建于公元4世紀,融東西方建筑風格為一體,擁有16座塔樓和4座宮門,位于宮殿中心的兩條11米寬的拱廊大道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駐足觀賞。令人遺憾的是,拱廊及石柱因年久早已發黑。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宮殿附近的幾家水泥廠排出的煙灰和粉塵也讓古建筑深受其害,大片的煙塵讓建筑獨特的風格和裝飾物無跡可尋,某些部位積聚的污垢達幾厘米厚。

      因此,激光被用作此次清洗宮殿的主要方法。建筑師戈蘭·尼克希奇表示,這是克羅地亞乃至歐洲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使用激光清洗石質文物。“激光清洗作為一種創新技術,通常用于清潔單個的雕塑或大型建筑的某些細節部分,很少用于清洗一個龐大的建筑。”尼克希奇說,“污垢太厚,其他手段很難去除。更重要的是,激光是唯一不會觸碰建筑物本身的技術。”

      隨著技術的日益完善,激光清洗被更多應用于壁畫、油畫、古羊皮卷等質地脆弱且色彩鮮艷的文物上。2012年,法國盧浮宮展出了表面經過激光清洗的達·芬奇遺作《圣母子與圣安妮》,畫中的3個人物從沉悶、灰暗的色調中“解脫”出來。

      目前,激光清洗技術正被文物保護者大規模地用于清洗意大利龐貝古城的眾多精美壁畫。龐貝古城遺址外的西北角有一座規模不大的建筑“神秘莊園”,里面的壁畫雖然在經歷了灼熱的巖漿和滾燙的火山灰之后仍保留至今,但顏色早已斑駁不清。文物保護者試圖用激光檢測和除去幾個世紀以來覆蓋在壁畫上的不同物質,好讓壁畫露出昔日的色彩。龐貝古城的官員在一份聲明中稱:“由于壁畫的表面過于脆弱,傳統的機械和化學方法都會對其造成損害,激光清洗技術是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據悉,壁畫的修復工作將于今年10月結束。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