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廣東LED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科學中心召開,發布了LED重大科研成果。包括“基于整體超薄結構液晶顯示背光模塊技術的高效智能液晶電視研發及產業化”、“LED外延原材料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交流LED白光及熒光粉技術”、“去電源化高壓LED核心技術研發”,以及“大功率高亮度高可靠性倒裝LED芯片級封裝技術”等一批項目量產或即將進入產業化階段。以上科研成果囊括了LED全產業鏈環節的核心技術、關鍵材料,代表業內的先進水平。
近年來,廣東LED產業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實行核心技術攻關和示范推廣應用“兩端突破”,有步驟、有重點、有節奏地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雙鏈融合”,在提升產業技術創新度上成績卓著,科研發展屢結碩果。自2010年以來,廣東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LED專項,全省約有80多家企事業單位的90余個項目得到支持,有力地促進了廣東LED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LED產業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新興產業LED專項等項目的帶動下,一方面,產業配套環境日趨優化,國家半導體光電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國家LED產品監督檢驗中心等一批國家級LED檢測機構相繼落戶廣東。標桿體系、標準光組件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廣東省LED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全面覆蓋創意設計、技術研發、質量控制、檢驗檢測、物流會展等各環節。另一方面,推廣應用成效顯著,自2008年在全國率先啟動LED照明示范工程建設以來,廣東累計推廣應用LED路燈超過80萬盞,室內LED照明產品超過210萬盞,示范規模和建設進度在全國名列前茅。 2012年,投入近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粵東西北地區LED公共照明示范工程項目建設,確保2014年完成廣東省政府《推廣使用LED照明產品實施方案》規定的廣東省公共照明領域LED路燈的改造任務。此外,廣東省科技廳按照國家推進科技計劃與經費管理改革的整體部署,嚴格按照相關程序甄選項目,嚴格監督經費使用情況,確保專款專用,最大限度發揮專項資金的引領作用,使得廣東產業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突破了LED技術發展瓶頸,有效降低了LED生產成本,促進了LED產業化,填補了產業鏈發展空白。
與此同時,企業核心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其中,中科宏微公司和昭信集團相繼研制出國產MOCVD樣機,突破了重大裝備受制于人的瓶頸;基于氧化鋅外延透明電極結構的新型高效大功率LED芯片、氮化鎵同質外延技術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填補廣東產業空白,一批LED重大科技成果進入產業化階段;“基于整體超薄結構液晶顯示背光模塊技術的高效智能液晶電視研發及產業化”,嵌入增強動態背光控制技術,節能30-50%,一體化設計,同比傳統工藝節約成本15%;“LED外延原材料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項目,采用精餾法提純三甲基鎵,生產工藝簡單、安全、節能環保,不僅提高生產穩定性,且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交流LED白光及熒光粉技術”獨創性地提出了采用交流LED熒光粉與交流直接驅動相結合的技術方案,有效彌補交流供電帶給LED的發光波動性,解決交流LED的頻閃問題;“去電源化高壓LED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通過采用特殊高壓工藝制程的LED驅動芯片,大大降低成本和電源部分的發熱損耗,延長使用壽命并簡化生產工藝;“大功率高亮度高可靠性倒裝LED芯片級封裝技術”,預期開發大功率高亮度高可靠性倒裝LED芯片級光源產品4款以上,光源光效量產水平達到140流明每瓦以上,實現年產4000萬粒大功率LED芯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