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制造

    汽車業外資股比可望放寬 中國品牌面臨沖擊

    星之球激光 來源:未知2013-11-25 我要評論(0 )   

    狼終于來了?近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放開汽車等一般制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其中也包括股權比例。這使爭議多年的汽車合資股...

       狼終于來了?近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放開汽車等一般制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其中也包括股權比例。這使爭議多年的“汽車合資股比放開”可望破題。

      而在同一天,北汽集團和德國戴姆勒簽定全面戰略合作交割書,其中包括戴姆勒入股北汽股份,雙方還重組合資企業北京奔馳。這實際上成為汽車業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的第一案。

     

      明確放寬外資準入限制

      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將在擴大開放、投資準入方面重點做好四方面改革,其中包括“進一步放開鋼鐵、化工、汽車等一般制造業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包括放寬外資在注冊資本、股權比例、經營范圍等方面的限制”。

      他還提到,“加快推動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這是我國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有利于建立統一、公平、透明的投資準入體制。”未來,汽車業也將受到這些重大改革措施的影響。

      這一明確表態也符合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決定在“放寬投資準入”部分提到:“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保持外資政策穩定、透明、可預期”、“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

      汽車業在拓展中外合資深度上也已經作出最新嘗試。同樣在前天,在北汽集團和戴姆勒簽署的全面合作協議中,明確戴姆勒將入股北汽股份12%的股 權,并在重組后的合資企業北京奔馳中持股49%。有分析認為,戴姆勒實際持有北京奔馳的權益已經超過50%,曲線打破外資車企持有比例。如果這一戰略合作 最終獲批,也成為汽車業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的第一案。

      “汽車合資股比放開”的爭論持續多年。今年10月,商務部官員曾公開表示,“中國出口投資不受股比限制,外國人進來就得找整車廠合作,這就造 成了政策的不平衡”。對于合資公司“續約”問題是否會與股比破局相關聯,他表示:“合作是企業行為,由企業自行做主,不會與股比問題掛鉤。”

      但最近上海自貿區的負面清單中,則仍沿用“汽車整車中外合資中方股比不得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2家以下整車合資企業”等限制,但外商“如與中方合資伙伴聯合兼并國內其他汽車生產企業,可不受2家的限制。”

     

      中國品牌面臨空前沖擊

      汽車整合合資中外資占股不得超過50%,并且外資的合資伙伴不得超過兩家的限制,是汽車產業政策的一道“紅線”,這是關系著中國汽車業未來走向的一個核心政策設計。而隨著第一輪合資即將到期,合資股比是否應該放開的問題也被反復討論,成為政策修訂的一個敏感話題。

      博弈正在激烈地展開。作為來華投資的國際車企,就著力推動汽車合資股比放開。福特汽車CEO穆拉利近日就表示,“隨著中國市場的慢慢開放,合 資公司股權比例的放開肯定也是未來的趨勢。如果未來這個趨勢成行的話,我們也非常愿意加入其中。”他認為,“股比開放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演進和發展趨勢。我 們非常希望看到放開的資本市場,我想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但當前中國汽車業“合資強,自主弱”基本面仍沒有根本改觀。業內普遍認為,在當前中國品牌汽車競爭力和國際品牌仍然非常懸殊的情況下,貿然放 開整車合資股比限制,短時間內將對內資車企造成致命沖擊。但相反的觀點也認為,放開合資股比限制能夠激發市場更充分的競爭,從而推動中國品牌汽車的整合淘 汰,真正有實力的內資車企仍將在沖擊中生存下來并壯大。

      “中國品牌是核心利益。”中國汽車協會秘書長董揚近日表示,中國汽車業還需要深化合資合作,大部分中國品牌汽車還需要合資企業反哺。但由于中國品牌汽車還需要一定保護,因此目前還不能放開整車合資企業股比限制。

      董揚認為,合資企業是中國品牌汽車與外國汽車市場競爭的緩沖帶。如果沒有整車合資企業的股比限制,就意味著進口汽車零關稅、零運費直接和中國 品牌汽車競爭。甚至,外國大公司還可以采用其他手段扼殺中國品牌汽車,比如先控股企業而后停產中國品牌產品,比如低價傾銷,就像某些外國大公司在一些日用 消費品領域曾經做過的那樣。此外,如果放開了整車合資企業的股比限制,就會失去對合資企業的控制,也就失去了用合資利潤補助中國品牌汽車的可能性。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