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渭南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渭南高新區管委會承辦的增材制造(3D打印)產業化推進會11月26日~27日在陜西省渭南市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及陜西省和渭南市有關領導先后致辭。會議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楊拴昌主持。
周子學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新技術突破加速帶動產業變革,對世界經濟結構和產業競爭格局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國際社會預計,隨著3D打印、智能機器人、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廣泛采用,未來制造業發展模式和生產方式將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大規模集中式批量生產將向定制化、個性化分散生產轉變。
準確把握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加快推進3D打印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對于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我國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周子學說,從全球看,目前3D打印技術已經從研發轉向產業化,已在產品設計、模具制造、零部件修復等全產業鏈展開,產品也朝著日常消費品制造、功能零部件制造等領域加快拓展。2012年全球3D打印產出達22億美元。根據有關機構預測,2020年將超過50億美元,發展前景廣闊。發達國家對3D打印技術高度重視,美國專門成立了國家增材制造創新研究所,并投入了大量研發資金。我國3D打印技術的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近年來取得了一批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成果,但總體上處于產業化起步階段,技術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產業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周子學表示,作為主管部門,工信部將把3D打印作為新興產業培育的重點,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加強政府引導支持,加快推進3D打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力爭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取得發展主動權。一是研究制定3D打印技術路線圖和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完善3D打印技術規范與標準制定,促進3D打印技術發展。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以技術經濟政策支持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新機制。適時制定發布3D打印產業指導目錄。三是建立健全行業組織,鼓勵支持基于市場化的產業聯盟和協同創新,整合行業資源,形成合力,推進產業化應用向更深入發展。四是選擇重點省市、重點行業及領域,分步驟、分層次推進應用示范推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