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最近頗為“放肆”的霧霾天,無錫也拿出了“秘密武器”應對——通過一束射向大氣的激光,便能在后臺系統中呈現出空氣中顆粒物的立體分布,這種專門監測霧霾的高科技設備,眼下已在無錫市投用。記者12月2日了解到,這種由本土企業研發的大氣顆粒物監測激光雷達已在新區率先投用,能夠更好地為大氣污染預警提供數據支撐。
“傳統的監測設備主要監測的是近地面污染表征,雖能夠反映出空氣質量的實時數據,但卻無法對污染的成因進行有效地分析。”大氣顆粒物監測激光雷達研發機構、中科光電負責人萬學平告訴記者,利用這一新技術,能夠實現大氣中所有顆粒物的時間、空間立體動態監測,是現有近地面監測設備的一種有效補充。
據介紹,這項技術利用了顆粒物的“消光效應”,不僅能監測到目前設備無法監測到的更為細小的顆粒物,更能動態反映大氣污染的過程、特征及來源,為大氣污染預警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從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對應手段。簡單地說,今后風往哪,后臺的監測人員便能第一時間獲知污染物的最新動向。
為了有效防治大氣污染,今年我國劃定了“三區十群”的灰霾重點監控區域。而由無錫本土公司研發的這一新型武器,已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多個空氣污染較為嚴重的城市大顯身手。
萬學平介紹說,構建大氣污染立體監測網絡,除了北京、天津、上海這樣的特大型城市“先進一步”,無錫在江蘇省內算得上走在了前列。目前,僅無錫、南京、蘇州三個城市初步實現了大氣監測的“地空一體化”。而根據我市的產業布局和地理氣象條件,未來通過3-5個激光雷達配合地面監測點,將實現從地面幾米至幾千米高空的污染物無死角立體監測。
眼下除了政府各部門聯動出臺大氣污染預警方案外,更多的本土企業也加入到了對抗霧霾的行列中來。無錫作為物聯網產業高地,眼下正由相關企業牽頭,建立起了一個“民間抗霾”平臺——大氣復合污染灰霾物聯網監測示范工程。據了解,這一綜合工程將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對無錫市大氣污染成因、動態、規律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和分析,借此為政府提供一套綜合性的防霾、克霾解決方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