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航天/武器

    美媒:美可用激光武器等反制中國"航母殺手"導彈

    星之球激光 來源:環球網2013-12-05 我要評論(0 )   

    據美國《空中力量》雜志12月刊文章稱,雖然東風-21D導彈能夠對航母產生威脅,或許的確能夠被視為游戲規則改變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能被反制。文章稱,美軍可通過中斷...

       據美國《空中力量》雜志12月刊文章稱,雖然東風-21D導彈能夠對航母產生威脅,或許的確能夠被視為“游戲規則改變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能被反制。文章稱,美軍可通過中斷東風-21D導彈的“殺傷鏈”,來反制這種武器系統。文章稱,中斷導彈殺傷鏈第一個環節就是阻止導彈發現目標。在這個環節中,美軍能夠利用電子、激光、網絡或動能武器“致盲”中國衛星。文章還指出,美國海軍還可利用固體激光武器反制東風-21D導彈。一旦這種武器系統的作戰能力得到證實,固體激光武器將成為應對導彈威脅的光速武器。

      文章介紹說,東風-21D導彈是中國“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家族的一員。中國擁有數百枚各種型號的“東風”導彈。文章稱,東風-21D導彈區別與其他導彈的地方在于其配備再入飛行器,而且配備合成孔徑雷達(SAR)和光學傳感器,能夠擊中移動目標。美國新安全中心負責亞洲項目高級主任帕特里克-克羅寧曾指出,“中國反艦導彈能力,特別是東風-21D導彈,代表著冷戰后第一種有潛力阻止我們的海上力量投射的能力,而且其反艦導彈有可能是專門為此研制的”。

      不過,文章指出,雖然東風-21D導彈被稱為“航母殺手”,并因此成為中國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戰略的核心因素,但其實際戰力卻值得分析。文章援引華盛頓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知名研究員巴里-瓦茨日的話稱,“中國至今尚未利用該系統針對移動海上目標進行測試。”瓦茨還在其于今年8月發布的《精確打擊的演變》報告中稱,東風-21D導彈“仍然處于研發階段”,并未達到作戰狀態。

      而且,文章還指出,要想擊中上千英里外的目標,東風-21D導彈就必須首先確定目標坐標,并且需要具備高精準度。當航母戰斗群等目標以高達34英里的時速移動時,成功擊中目標的難度非常大。文章解釋說,要想成功擊中目標,就需要實時更新地理坐標。要定位航母,中國就需要利用其搜索半徑上千英里的超視距雷達,但這種雷達的遠程地理精度存在誤差。而且,如果位置合適,中國遠程偵察飛機或攻擊潛艇也能夠定位航母。然而,在沖突期間,美國航母會處于E-2C預警機、F/A-18攔截機以及由潛艇及驅逐艦組織的反潛艦隊的保護之下,因此中國巡邏飛機或潛艇可能無法靠近美國航母。不過,文章稱,即便是中國掌握了航母的精確坐標,其還需要完成發現目標、定位目標、瞄準目標,然后攻擊目標的一系列步驟,這些步驟是東風-21D導彈“殺傷鏈”上至關重要的環節。

      今年5月16日,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發表由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上將和美國空軍參謀長馬克-A-韋爾什三世上將聯合撰寫的文章,指出中斷敵方“殺傷鏈”是反制反介入/區域拒止的關鍵措施。二位將軍指出,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中斷敵方“殺傷鏈”:第一,中斷敵方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督及偵查(C4ISR)系統;第二,摧毀飛機、艦艇以及導彈發射場等在內的敵方武器發射裝置;最后,擊落敵人發射的武器。格林納特和韋爾什指出,敵人必須完成一系列動作,才能夠成功針對美軍發動打擊,這一系列動作通常被稱為‘殺傷鏈’”。“每個步驟都容易被阻斷或中斷,由于每個步驟必須都發揮作用,所以我軍能夠側重殺傷鏈中最薄弱的環節,而不是每個環節。”

      文章指出,就反制中國東風-21D導彈而言,美軍可利用機載或艦基干擾裝置阻止解放軍超視距雷達發現航母戰斗群,并可以利用電子、激光、網絡或動能武器,“致盲”中國用來定位移動目標的衛星。如果這個環節以失敗告終,那么美軍就可利用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或其艦載電子戰系統,壓制東風-21D的雷達系統。文章稱,除主動干擾裝置之外,航母戰斗群中負責保護航母的驅逐艦還應該部署艦下雷達反射誘騙裝置,誘使中國反艦導彈攻擊漂浮在空曠海洋上的氣球。

      文章稱,美國還能夠利用動能殺傷裝置摧毀東風-21D導彈。格林納特在2012年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指出,美軍會嘗試在東風-21D導彈飛行軌跡沿線各點將之攔截。例如,在東風-21D導彈發射之初,美軍可利用其部署在沖繩的THAAD(末段高空區域防御)導彈系統——或美國及日本配備有“宙斯盾”作戰系統與SM-3攔截彈道導彈的驅逐艦——將之攔截。在最后階段,美國海軍驅逐艦可利用宙斯盾-SM-3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保護航母。

      文章接著指出,美國海軍正在波斯灣試驗其固體激光武器——固體激光武器曾在測試中擊落巡航導彈。一旦作戰能力得到證實,這種武器系統就會成為反制導彈威脅的“光速武器”。“協同作戰能力”系統使水面艦艇和E-2C預警機能夠即時共享目標數據,生成最精確射擊坐標,從而提高了成功攔截彈道導彈的機率。作為最后手段,航母可利用自身防御武器“改進型海麻雀”(Evolved Seasparrow Missile)攔截來襲東風-21D導彈。

      文章最后援引美國國會研究處的羅納德?奧羅克的話稱,“作為一種新型武器,雖然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或許能夠被看成‘游戲規則改變者’,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能被反制。可以想像有多種潛在反制反艦導彈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可以組合使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