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攝影棚布光燈下,擺好Pose,等待五分鐘,讓高精度三維掃描儀從頭到腳將你掃描一次,兩三個小時后,3D打印機就能“復制”出一個微縮的你,惟妙惟肖程度堪比“杜莎夫人蠟像”。昨天,南京首家3D打印體驗中心在河西萬達廣場開業,市民可以近距離地觀摩3D打印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
打印“人體模型”
適合情侶間互贈禮物
3D打印機和微波爐差不多大。
體驗者接受全身掃描,收集的數據同步傳遞到電腦上,建起一個三維數據模型。隨后,數據導到卡里,類似U盤那樣插到3D打印機上,一般2小時左右便能打印出一個人體模型。目前,3D打印機已實現彩色打印,打印出的成品就能高度還原掃描時的色彩,色彩逼真,無需后期上色,一次成型。
據該中心陳濤經理介紹,3D打印的材料是各種絲、粉末,依據材料價格、色彩多少的不同,價格差異很大。最實惠的當屬單色塑料PLA人體模型,15厘米高,100元左右。彩色石膏打印出的人像,類似早些年流行的陶藝人偶,不過由于陶藝人偶是根據照片制作,二維數據的精度無法與三維數據相比,逼真程度遠遜色于3D打印,售價3888元。
體驗中心有個18K鍍金的人像,吸引了許多市民圍觀。據介紹,這是用OBJET材質花4小時打印出來的,外表再鍍一層金,“打印一個自己送給對方,適合情侶之間互贈禮物。”陳濤說。
打印出的巧克力
可以吃,顏色也很喜慶
國外媒體曾報道過,3D打印機能打印可以吃的蛋糕。覺得不可思議吧?在該體驗中心,記者親眼見到了3D打印出來的可以吃的巧克力。乍看像個小擺設,造型是古裝新郎新娘,主打色紅色很喜慶,適合送朋友作結婚禮物。
陳濤說,先在電腦里制作出三維模型,然后打印出硅膠模型,再用倒模的方法,注入液體巧克力,速干后放入冰箱,冷凍一段時間后取出,用美工筆蘸彩色巧克力上色、畫出眼睛嘴巴等細節。“只要用的是可以食用的材料,在特定的3D打印機里,就能打印出可以吃的美食。”
打印的扳手
很實用可以上螺絲
有人會說,3D打印不就是打印模具嗎,打印出來的東西中看不中用。記者在該體驗中心發現,這里陳列的小物件都能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最神奇的是一個塑料絲打印的扳手,真的可以上螺絲。
同樣是塑料絲打印的一種小飾品是鏈條造型,四個圈環環相扣,細看竟然無接縫,“這是一次成型的,不然一個個圈打印出來后面怎么套上去呢?這就是3D打印的好處,所謂‘天衣無縫’吧。”陳經理說。
宜家售賣的那種木質小人兒擺設,3D打印機做出來的居然四肢、頭部都可以轉動,“也是一次成型的,沒有經過后期組裝,隨便你360°怎么扭,它都不會掉下來。”鸚鵡螺的齒輪真的可轉動,齒輪間咬合得很好,可見3D打印的精確度之高。
記者還見到了手機殼,上面的鏤空花紋很精美。
■鏈接
紐約體驗店“搬到”了南京
3D打印體驗中心的創辦人是周功耀博士,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副理事長,drexel大學終身教授。長期定居美國的周博士是南京江浦人,他想把紐約街頭的3D打印體驗店“帶回”家鄉,向市民推廣價格低廉的3D打印,走平民化、大眾化路線。
周博士昨天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研究3D打印技術很多年,美國很多家庭都購買了家用3D打印機,用于教孩子做玩具以開發智力,設計師開發新品打模具,喜歡動手的人用來打印掛鉤等居家物品,或是創業開店設計鞋子等。兩年前有想法要在中國推廣,決定借鑒美國紐約一家3D打印體驗店的模式。去年他的該項目入選南京市六合區“321”人才計劃,企業落戶六合。體驗中心需要選擇人流量大的市區,因此選在河西萬達開設該體驗中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