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一家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公司為長期膠著的貿易爭端翻開了新的篇章,要求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對利用來自中國或臺灣的某些零件所制造的進口組件征收新關稅。
此次申訴由太陽能世界工業(美國)公司(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提出。此前,美國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組件征稅,這個申訴是為了彌補該決定中的一個漏洞。
跟蹤研究清潔能源技術行業的市場研究機構GTM Research的副總裁舍勒·卡恩(Shayle Kann)表示,如果這個申訴得到通過,它就能有效阻止中國制造商進入美國市場。
2012年,美國發布的最終裁決稱,中國太陽能公司得到了該國政府的不公平補貼,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美國市場傾銷產品。但是,這些約為24%到36%的關稅只適用于由中國太陽能電池制成的電池組件。太陽能電池是組裝太陽能組件成品所需的最終重要部件。
所以,許多中國公司都通過使用其他地方——尤其是臺灣制造的電池組裝太陽能電池板而成功避稅,雖然這些電池又是由被稱作鋼錠和晶片的中國部件制造而成的。如果太陽能世界獲勝,由臺灣電池或中國鋼錠和晶片制成的電池所制造的組件都將需要繳稅。
“我們正在向我們的貿易管理者提交事實證據,希望能阻止中國對制造業的另一個行業及另一個就業大戶造成進一步損害,”太陽能世界工業(美國)公司總裁穆克什·杜拉尼(Mukesh Dulani)在聲明中稱。“中國明顯意識到了太陽能科技制造業對未來經濟競爭力的重要作用。但我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根據聯邦規定,商務部有義務考慮前述申訴,而且它還將決定是否要在1月中旬前后展開調查。中國仍試圖對美國的多晶硅征稅。多晶硅是傳統太陽能電池板的基本組成部分;2013年7月,中國與歐盟就類似貿易申訴達成了和解協議。
太陽能世界工業(美國)公司是一家德國公司的子公司,它的申訴得到了一些美國太陽能公司的支持。在美國,許多制造商都因為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而瀕臨破產,有些公司的情況甚至更糟。但是,相關的主要行業協會表示對這個新申訴感到失望,要求重新進行協商。
行業組織太陽能行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的主席羅恩·雷施(Rhone Resch)在聲明中稱,“貿易訴訟是種粗率的手段,單憑它并不能解決中美兩國太陽能行業之間的復雜競爭問題。”
隸屬于一家主要中國制造公司的英利(6.28, 1.23, 24.36%)綠色能源美洲分公司(Yingli Green Energy Americas)的總經理羅伯特·彼得林(Robert Petrin)在電子郵件中說,公司會“像在第一個案件中那樣積極地抗爭”。
在歐洲,GTM Research的卡恩說,通過協商,他們給中國的電池板規定了價格下限和數量限制,“所以這里的結果可能最終也差不多”。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