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西部開發戰略的實施,電子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WTO的加入,給我國焊接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也應該看到我國焊接產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應根據我國的國情,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鼓勵創新,發展“高效、自動、智能、節能、環保”的焊接產業。
當前,我國激光焊接機行業低端產品供大于求,但仍有部分市場份額的產品需要進口。
國內工業激光市場的起步晚于發達國家20年左右,可以說中國的激光產業在1995年前后才剛剛起步,而在當時,國外發達國家的工業激光系統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國內工業激光加工設備的銷售臺數和銷售額自1995年才開始有較大的增長,在1995年至1996年,1999年至2000年至2001年呈現高峰,有成倍增長。2002年我國激光焊接機市場銷售額達到8655.7萬元,比2001年增長19.9%。到2010年我國激光焊接機市場銷售額達5.91億元。
盡管新世紀焊接行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也應該看到,進入WTO后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由于我國焊接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整體上落后了10余年,這種巨大的落差使我們面臨嚴峻的挑戰。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激光焊接機行業必須克服普遍規模較小的不利因素,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大技術革新和新產品的開發力度,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向小而專、小而特、小而強的方向發展。
國內激光焊接產業面臨的問題
①技術落后,自動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的焊接機械化與自動化作僅占全國焊接量的40%左右,且主要是工序自動化、機械化,很少有全過程自動化,各行業中只有汽車、造船和壓力容器翻造行業中部分企業的自動化率超過80%。
②科研投入不足,科研與生產脫節。
其一,焊接產業盡管是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企業規模不大,而且近年國有焊接企業經營效益差,難以籌經費開發新產品,完全靠自身的科研實力進行科研開發有一定的困難。
其二,在我國的焊接產業中,科技開發力量薄弱,科研與生產的結合不緊密。我國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所,但這些單位和部門企業之間相互的溝通不緊密,一方面許多企業缺乏科技開發實力,另一方面高校、科研所的許多成果被束之高閣,難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③廠家眾多、規模小而分散。
國內的焊接產業雖然在總量上居世界前列,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瑞有焊材生產廠200多家,焊機和焊接裝備生產廠1500多家,這些企業中的大部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經營困難,開工不足。在規模上根本無法與世界各大焊接公司相比。
④加入WTO后競爭加劇。
2001年我國成功地加入WTO,有利于民族焊接產業進入國際市場,但同時也有利于世界各國的焊接企業進人中國市場。如日本松下、美國林肯公司、中國臺灣天泰、廣泰、瑞典ESAB等知名焊接企業都先后在中國內地建立合資或獨資企業,企業,加大了在市場上競爭的力度,國內焊接企業依靠的豐富資源和廉價勞動力優勢已不明顯,相反在科研開發與企業管理上的劣勢卻日益現出來。因此對于我國的焊接民族產業的發展前景不能盲目樂觀。
隨著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的相繼啟動,激光焊接機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大,將促使激光焊接機行業向研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大型設備、專用成套設備方向發展。
未來我國焊接產業的發展趨勢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即“發展高效、自動化、智能型、節能、環保型的焊接,并適應21世紀新型工程材料發展的趨勢的焊接工藝、設備和耗材。”目前我國的焊接自動化率只有40%左右,國家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逐漸在各個行業推廣氣體保護焊,取代手工電弧焊,現已初見成效。
在21世紀的前10年,我國的焊接技術仍然是在傳統的框架內繼續增長與改進,智能型焊接也在特定領域適當發展。可喜的是我國很多部門和單位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造船系統的焊接高效率要達到80%以上,其中二氧化碳焊接應用率達到55%,焊接機械化率、自動化率要達到70%左右。焊接一直是高污染的行業之一,改善焊工的工作條件,減少煙塵已經成為焊接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隨著科學的發展,低成本激光發生器的出現,必然會使激光焊等高效、高質量的潔凈焊接技術日益普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