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激光加工及激光制品2012年產值已超260億元,占全行業的25%以上,輻射相關傳統制造與研發高科技產業產值過千億元,在激光應用領域居全國首位。
近年來,廣東激光產業高速發展,產值持續增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配套體系不斷完善,激光技術已滲透到工業農業、航空航海、鐵路礦山、醫療美容和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2013年年9月,“廣州光谷”正式啟動,明確廣州將重點發展激光技術和太陽能光伏,重點突破激光介質、高端激光器、有機光伏,優先發展激光綠色制造裝備、微納激光加工、激光3D打印等,為廣東激光產業進一步快速提升提供了新的動力。
2010年7月23-26日,首屆白俄羅斯廣東科技節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市舉行。此次科技節上,來自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的150多家科研院所攜帶800多項適合在廣東進行產業化的高新技術項目,與廣東企業、科研單位洽談合作。
此次科技節由廣東省科技廳、白俄羅斯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白俄羅斯教育部主辦,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和廣東白云國際科學研究院、白俄羅斯國家科技園共同承辦。中國駐白俄羅斯大使館參贊王憲舉、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葉景圖,以及來自廣東省政府有關部門、科研單位和企業的200多人組團參加了合作洽談活動。白俄羅斯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沃伊托夫·伊戈爾·維塔利耶維奇、教育部第一副部長茹克·亞歷山大、國家科學院副院長亞歷山大·茨崗洛夫、衛生部副部長瓦列里·舍夫丘克等白俄羅斯政府領導人及白俄羅斯知名科研院所的專家出席了開幕式及有關活動。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副院長安納托利帶領包括6位院士在內的11位科學家參會,在機械制造、納米材料等領域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合作項目,促進中國廣東—烏克蘭聯合研究院加快建設發展。開幕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和嘉賓在莫斯科宮參觀了中國廣東、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各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業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展示。
葉景圖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獨聯體國家是廣東省對外科技合作的戰略重點,廣東省正加大與獨聯體國家科技合作的推進力度。白俄羅斯廣東科技節是廣東省建設“啞鈴型”國際科技合作模式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于廣東與白俄羅斯在技術、產品方面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王憲舉在致辭中表示,廣東與白俄羅斯之間的科技合作具有廣泛的前景,將有利于推動中國與白俄羅斯雙方合作更上一個臺階。沃伊托夫·伊戈爾·維塔利耶維奇在致辭中表示,廣東科技界將促進白俄羅斯科技成果的轉化,雙方的科技合作對于提高白俄羅斯和廣東的競爭力都有幫助。
白俄羅斯廣東科技節是中國與白俄羅斯間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動。此次白俄羅斯廣東科技節的目的是組織廣東科技界赴國外招才引智,促進廣東與白俄羅斯在新材料、新能源、納米技術、電子信息、自動化、激光、生物醫藥、化工等領域廣泛合作,建立起廣東與白俄羅斯在技術和產品開發產業的長效合作機制。
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成立于2009年11月,該聯盟是致力于開拓廣東與獨聯體國家在激光、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制造裝備、信息電子等領域開展互利共贏國際科技合作的高端科技服務機構。聯盟成立近5年來,為促進獨聯體國家先進的技術成果在廣東實現產業化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通過下面幾則小故事,讀者能夠了解廣東對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從無到有、發展成熟的一些脈絡,真切感受到廣東國際科技合作驅動科技創新的探索和實踐。
一、嘉興的茶葉攻勢
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珠三角的經濟,通過國際科技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提升廣東的科技創新能力,以促進廣東經濟轉型升級自然成為廣東科技創新的重要抓手之一。
廣東開始把國際科技合作的視線投向當時和我國科技合作相對較少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然而2009年前,廣東省尚沒有一家單位與獨聯體國家開展科技項目合作,缺少對獨聯體的國際科技資源和渠道。
2009年10月,當得知在浙江嘉興舉辦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中國—俄羅斯新材料論壇”有70多位獨聯體專家攜帶科技成果來華交流后,省科技廳求賢若渴,快速反應,由廳領導帶隊,廣州市、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白云區科信局和廣東重點科技企業負責人組成13人“招才引智團”連夜趕赴嘉興。
由于主辦方會議日程安排緊湊,難以安排專門的時間與獨聯體專家進行洽談,廣東團就利用專家在浙江烏鎮觀光的機會,在烏鎮舉行廣東—俄羅斯新材料國際技術對接會。團內13個人分幾路在烏鎮各個路口駐守,一個個將俄羅斯專家從景區請到會場,科技主管部門和企業代表爭相介紹廣東省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和技術需求,期待著俄羅斯專家來廣東洽談合作。得知獨聯體專家“衷愛”中國茗茶,廣東團跑遍嘉興的大街小巷,買光了三家店的鐵觀音和茉莉花茶,當俄文版本的科技創新項目需求表、領導的名片和一包包中國優質茶交到俄羅斯專家手中,他們被廣東人的誠意打動,紛紛表示,近期帶更多科技成果來廣東。此次活動,廣東省與俄羅斯30多家研究所60多位專家建立了聯系,后經多次對接,促成了許多項目合作。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與俄羅斯激光研究所的大型激光切割設備的合作就是在烏鎮談成的。
廣東在對獨聯體合作地緣優勢較弱的情況下,靠著對國際先進技術的渴求和誠意聚攏來國際創新資源,截至今年初,廣東已與232個獨聯體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其中包括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的巴頓焊接研究所、俄羅斯的莫斯科工業大學、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白俄羅斯國立技術大學等歐洲和世界知名的科研和創新機構。#p#分頁標題#e#
二、明斯克廣東旋風
“白俄羅斯期待著務實高效的廣東科技代表團,更向往著廣東巨大發達的產業化市場,寧要100個朋友,不要100個盧布”。2010年6月白俄羅斯一家主流媒體這樣描述著即將在明斯克舉行的白俄羅斯廣東科技節。
白俄羅斯“廣東科技節”是迄今為止中國—白俄羅斯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洽談活動之一。它是促進廣東省與白俄羅斯在新材料、新能源、納米技術、電子、信息、自動化、軍工、激光、生物、醫藥、化工等領域廣泛合作,建立起廣東與白俄羅斯在技術和產品開發產業的長效合作機制的重要舉措。
2010年7月,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成立僅8個月,就與白俄羅斯國家科技園共同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組織了白俄羅斯“廣東科技節”,廣東企業110余家260人赴白俄羅斯進行項目推介和合作洽談。
來自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的15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業1000多人攜帶800多項本國最新的高新技術合作項目參與合作洽談,一周的務實高效洽談廣東省50多家參會企業與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科研機構、企業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和國際技術轉移合同,簽約23個項目。
人口1000多萬,高端科研機構200多家的白俄羅斯、對廣東合作投入極大興趣的白俄羅斯人讓廣東科技參展團的東莞分團很多企業家心潮澎湃,一項項最新的科技和產業化成果也震撼著這群迫切需要轉型升級的企業家,宜安電器、康達機電、貝特利涂料等企業都是由老板親自帶隊,當場拍板,簽訂技術引進合同。宜安電器的董事長李總甚至交待會務人員,盡管第一次來白俄羅斯,白俄羅斯的美景也很誘人,但是不要給他安排旅游活動,他就在賓館一家家地與外方洽談。 廣藥集團為了實現中藥的國際化戰略,更是派出了總經理帶隊的12人精英團隊,經過3天日以繼夜談判,終于促成廣藥心腦血管病獨聯體研發中心落戶白俄,華佗再造丸由此打開了白俄羅斯市場。
正是憑著這種“敢吃螃蟹”的闖勁 ,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聯盟通過一系列科技推介和交流活動,廣泛地建立和挖掘國際科技合作資源,拓寬了合作渠道,為廣東省科技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2009—2013年廣東省組織了“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論壇暨高新技術項目推介會”(廣州)、“中國(廣州)—烏克蘭經貿、科技洽談會”、2011—2013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白俄羅斯電子信息項目推介會”(廣州)“惠州產品(莫斯科)推介會”等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科技推介和招商引資活動超過20多場。廣東、廣州成為獨聯體科研機構和專家對華合作的首選區域。
三、巴頓焊接聯合研究院爭奪戰
烏克蘭科學院巴頓焊接研究所建于193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焊接研究所,從材料、設備到工藝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技術體系,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我們的焊接技術可以焊接天上、地面和海底的任何兩種材料。
可是,這家擁有近1600位技術專家的世界著名研究所, 2009年全年產值折合人民幣才9000萬,其中還有5000萬屬于財政撥款。2010年6月,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率團訪問巴頓所,曹部長驚嘆巴頓所技術實力,當即向巴頓所發出將其產品面向中國市場進行產業化的邀約,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和巴頓所高層對此給予了積極回應。
獲此消息,國內好幾個產業大省都爭相向巴頓所表達了愿意與其合作設立焊接所在華分支機構的意愿。
廣東人這次又以廣東速度開始了巴頓焊接聯合研究院的組建之戰。2010年8月,廣東省科技廳出臺建院方案,由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作為技術合作方具體負責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巴頓焊接研究所共建廣東—巴頓焊接聯合研究院;9月,合作各方在烏克蘭簽署相關合作協議;10月,巴頓所派人到廣東考察產業市場和基礎硬件條件,簽訂首批技術轉讓和設備合作合同;11月,巴頓所派出首批專家赴穗開展聯合研究院建設工作。那次巴頓研究所代表來廣東考察時,一位專家觀光途中丟失了照相機。為了不影響外方談判的心情,得知這一消息后,聯盟歐陽喜仁和李大偉立刻到天河電腦城買了同一型號的產品,當新的相機和那位專家喜歡的紅楠木煙斗同時送到剛回賓館的烏克蘭專家手中時,他親切稱呼廣東朋友“偉大的中國同志”。之后,這位專家把中國當作自己事業的基地,甚至還把自己工程師的孩子留在中國,參與雙方的聯合研究。
目前,由中國科技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重點支持的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在穗運轉3年多時間,已建立起現代焊接裝備與工藝、先進表面技術、先進焊接材料、激光與高能束技術、人體組織焊接技術平臺。#p#分頁標題#e#
四、可愛的烏克蘭老院士
奧堅科·米哈伊洛維奇先生是烏克蘭通用無機和化學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他在納米結構復合材料、新型多功能材料研究領域具有很深的造詣。
2000年底,廣東吉必盛實業有限公司與烏克蘭科學院表面化學研究所簽訂了“氣相法白碳黑納米材料”技術轉讓合同,奧堅科是該項目的烏方技術負責人,他從技術工藝等方面詳細指導了企業技術人員,使烏克蘭全套氣相法納米二氧化硅的先進技術能夠迅速在企業進行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企業在較短時間內成功進行了產業化放大,填補了國內此項技術的空白,公司瞄準中國市場,成為廣州著名高科技企業。
此后,奧堅科又先后參與或促成廣東企業在智能型納米防紅外節能涂料、高效納米滅火粉劑、電線電纜用氮磷系無鹵阻燃劑、環保型阻燃彈性防護材料、金屬表面防護用高性能水性涂層新材料技術等一批世界前沿科學技術的引進和產業化工作。由于他在國際聯合研究和產業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國家外專局授予的2009年“國家友誼獎”。
奧堅科只是眾多獨聯體專家與廣東合作的一個縮影。據統計,依托項目合作,目前廣東省已累計引進獨聯體高級專家303人,其中院士23人,高級研究員80人。
五、餃子家宴的民間外交
項目洽談常常是很艱苦的工作。合作雙方因為涉及自身利益會據理力爭,談判僵持甚至破裂的局面時常出現,這時聯盟就要發揮第三方“潤滑劑”的作用。有時,家庭也會成為國際科技合作另一戰場。5年來,聯盟秘書長郭鳳志約70多次邀請國外專家到自己家坐客,一起包餃子、做中國菜成為傳統保留節目。看似平常的家宴能讓獨聯體客人感受到聯盟是把他們當作自己人看待,把酒言歡中自然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白俄羅斯國家科委主席沃伊托夫甚至說,他作為政府高級代表團出訪了世界幾十個國家,甚至多次隨總統出訪,但印象最深的還是在郭鳳志家中包餃子、吃中國菜。
廣州無線電集團、廣州金科技、白云電器集團、中國電子集團第七研究所、廣州浩宇化工實業有限公司、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等多家企業完成了對獨聯體技術引進和產業轉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很多談判的重要突破竟都是在餃子家宴中進行的。
六、數據庫熱賣杭州
2013年11月,全國對俄科技合作基地聯盟會議在杭州召開, 廣東省向會議展示了《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資源數據庫》。該數據庫構建出廣東對外科技合作資源共享的網絡大平臺,為開展對獨聯體科技合作精細對接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該成果也是國內首家建設完成的專業對獨聯體信息資源共享系統。與會代表對該數據庫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并咨詢數據庫使用和如何購買。在該次會議上,聯盟就與國內多家企業和政府機構達成數據庫購買意向,其中有6家企業現場購買了數據庫軟件。浙江巨化集團不僅購用了數據庫,會后,還專門來廣東考察,并于聯盟簽訂國際科技合作協議,聯盟將為其提供長期的國際技術轉移服務。
目前該數據庫包括獨聯體國家最新的產業化項目1500多項,高端科技創新機構400多家,高端科技創新人才300多位。
同時,聯盟還推出了《廣東—獨聯體國際科技需求數據庫》,包括了廣東21個地市、50多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00多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000多家企業的國際技術需求。七、市長來到圣彼得堡
2011年6月27日,廣州市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市舉辦了“新廣州新商機”推介會。時任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的萬慶良(現任廣州市委書記)當著500多個獨聯體國家科學家的面宣布廣州科技創新和國際科技合作的規劃,即5年內重點引進100項包括獨聯體國家在內的重大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和項目,包括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專業研究所、科技孵化器、產學研結合基地等,實施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通過創新平臺建設、財政經費支持、創業引導資金、人才和團隊引進等優惠政策,特別是重點依靠國際科技合作成果轉讓,每年重點培育、扶持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壯大。廣州再次成為獨聯體高端人材來中國創新、創業的熱土。
2011年12月“中國廣州—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在廣州召開,啟動了政府間促進國際科技合作的有效管控協商機制。
2012年5月廣州設立了對烏克蘭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大力度支持國際協同創新成果落戶廣州。據統計,該專項已累計支持26個與烏克蘭開展合作的國際協同創新項目。
自2011年起,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特設了獨聯體國際科技成果展區,以留交會為依托,獨聯體國家最新項目和高端人才的推介和洽談已經成為留交會的一大特色和亮點,留交會已經成為國內各地區與獨聯體國家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洽談的重要舞臺,廣州成為國內最具活力的對獨聯體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八、惠州國際科技合作的開拓
惠州市政府基于利用世界先進技術助推區域發展戰略布局,先后與日本和韓國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但有些關鍵技術突破仍需開拓新的合作伙伴。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找到聯盟,希望通過與聯盟合作,進一步挖掘獨聯體國家優勢科技資源,解決惠州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同時以構建國際科技合作平臺的功能輻射延伸,帶動惠州從廣東省第二梯隊向第一梯隊大跨躍。
聯盟派出人員調研惠州的產業結構,深入企業了解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和產業關鍵瓶頸,經過兩個多月的細致調研,由聯盟向惠州市提交了惠州對獨聯體開展科技合作工作方案,得到惠州市科技局鄒平生局長的高度認可。目前,由聯盟和惠州市政府共建的“惠州市—獨聯體國際科技轉移中心”已開始運行,構建起惠州國際人才轉移平臺、國際技術轉移平臺和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平臺。在短短幾個月內,該中心已促成了“惠州—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國際科技聯合委員會”的落地,推進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惠州分校和惠州—烏克蘭科技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進入洽談階段。
烏克蘭國立技術大學副校長謝爾蓋·西達連科和聯盟的企劃部主任許京麗在合作中結成了忘年交,華陽精機、勝宏等惠州十多家企業急切需求通過聯盟在烏克蘭尋找合作伙伴,謝爾蓋·西達連科和許京麗就共同為他們量身訂做國際科技合作方式和合作方案,中國和烏克蘭的技術人員在國際技術轉移上有著默契和共同的追求。
在“政府引導、搭建平臺、企業運作、面向產業化市場”原則指導下,聯盟還主動為國內其他省市提供國際科技資源和國際科技合作服務。聯盟已與福建省科技廳簽訂合作協議,將為福建省建立福建—獨聯體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和泉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參與泉州國際創業園的規劃和建設。此外,聯盟先后為江蘇、云南、山東、浙江、遼寧等地的企業、科研機構提供了高效的國際科技合作服務。聯盟品牌在新一輪的科技服務工作成效中得到彰顯。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