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30日報道稱,日本陸上自衛隊打算培訓激光照射手,以引導炸彈更精確攻擊目標,為“奪島戰”作準備。報道稱,激光照射手將優先配備給日本擬組建的兩棲作戰部隊“水陸機動團”,后者規模2千至3千人,計劃2018年前成軍。
專家接受本報采訪時稱,考慮到政治和外交的敏感性,“奪島戰”行動規模不會過大,時間也不會持續太久,而利用激光照射,可以提高打擊精確性和縮短時間。此舉暴露了日本迅速作戰的野心。
作戰“水陸機動團”登陸激光照射手指示目標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作為陸上自衛隊和航空自衛隊協同作戰計劃的一部分,陸上自衛隊打算在步兵部隊中培訓激光照射手,為航空自衛隊F—2型戰機投射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指示目標。
空中自衛隊沒有執行激光照射引導的部隊。自衛隊方面認為,相比空中自衛隊,熟悉陸地作戰的陸上自衛隊員更適合執行這類任務。
按照“奪島戰”作戰設想,“水陸機動團”將搭乘水陸兩棲戰車或MV—22型傾轉旋翼機登陸,繼而由激光照射手照射目標,為“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提供末段引導,提高攻擊精確性。
旁觀日本公關戰失敗“奪島”加緊軍事化
在外交宣傳上,日本一直沒有放松“奪島”之意,但是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稱,日本在與中國就爭議島嶼的公關戰中已經失敗,而之所以在“軍事化”裝備上愈發加緊籌備,則是日本“守衛爭議島嶼”的其中一步。
該報此前稱,日本計劃組建一支3000人、專門的兩棲作戰部隊,并指出日本一直以來都雄心勃勃地想要組建一支類似于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部隊,而這支部隊將包涵很多不同于現有配置的武器,比如大量配置兩棲戰車等。
“激光照射手”有何作用?
今天上午,軍事專家李杰接受《法制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激光照射手主要是用來輔助導彈精確打擊。正常的激光引導分為兩種,一種是機載,一種是艦載或者陸上發射。 激光照射通常因為裝置相對體積較大,飛機搭載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都是通過地面或者艦載設備發射。安裝接收裝置的飛機會對反饋的數據進行修正和進一步引導,指導導彈發射。
目前日本擬培訓的激光照射手,因為“水陸機動團”也尚在摸索過程中,所以人數和具體的武器配備都尚需根據情況而定,比如未來將采取何種作戰形式等等。
日本這么做目的何在?
李杰稱,日本既然是為了“奪島戰”配備,那么在島嶼作戰過程中,考慮到政治和外交的敏感性,行動規模不會過大,時間也不會持續太久,也因此要求打擊具備高精確性,這樣利用激光照射,可以相對代價更小、成本低,而且提高打擊精確性和縮短時間。
此外,在“奪島”過程中,激光照射引導導彈的可控性也相對較強,所以會是未來發展的一項重點。當然,這也不排除是未來向“直接用激光對抗”的鋪墊和基礎,屆時將實現激光照射裝備的小型化和高能化。
李杰認為,就目前情況而言,日本仍將把釣魚島作為炒作的目標,因為無論從戰略意義還是資源價值上,釣魚島都對日本頗具重要性和戰略性意義。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