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透亮的面料上點綴著細膩的蕾絲,在燈光交替下,身著泳裝的模特魚貫而出,仿佛將自然界的流光溢彩搬到了T臺上。在上海時裝周,愛慕集團以一場“泳衣中的禮服”驚艷四座。人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樣鮮艷的色彩和流暢的版型均是基于一項新的技術——3D打印。
對,你沒看錯,3D打印也能做衣服,并且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基于新技術,泳裝的裝飾花邊更加細膩,可以任意造型又保持柔軟,最大限度地還原設計師的靈感,這是對傳統泳衣制作技術的顛覆。”愛慕集團董事長張榮明說,在不久將來,3D打印技術泳裝和內衣將面向市場,滿足各類需求。
“除了3D打印,當下最熱的‘大數據’,同樣可以做衣服。”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說,“比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出消費者更喜歡哪種顏色,哪種款式更容易被售出等,并以此設計出與市場更貼近的服裝,全面提升供應鏈的效率。”
當前,愛慕、歐迪芬等內衣品牌已經開始對消費者體型數據積累和應用,并建立了人體體型研究數據庫,剪裁出更適合中國人的內衣。同樣,歌力思、例外等服裝品牌也在開發自己的用戶數據,在與用戶的溝通中找到品牌發展的新方向。
挖掘潛力市場,并不限于新技術。一些新理念同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期,“柔性供應鏈”這個詞開始在服裝業流行起來。所謂柔性供應鏈,是指服裝企業不再只專注于制作服裝本身,還包括一整套個性化定制服務。
對此,北京男裝制造企業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的感受頗深。“不是市場不好就不消費了,關鍵是如何創造人們更需要的東西。我們不僅做服裝,更要提供衣著服務,甚至去管理客戶的衣櫥。”夏華說,依文針對每一個消費者開啟了專屬服務,從為衣著搭配相應的飾品,到個性化定制,還配以衣櫥管家來負責服飾搭配,服務方式的轉變讓過去“想都不敢想”的需求逐步釋放,也讓很多像依文一樣的企業銷售額屢創新高。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