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新裝備陸續列裝部隊,我軍裝備建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不容否認的是,受種種因素制約,一支軍隊的裝備整體更新周期必然較長,許多部隊仍使用著相對老舊的裝備。目前激光武器是一種新型高效且成本相對比較低的,世界各國都在對激光武器進行研究,所以我軍也不能示弱。
未來戰場上,老裝備真的就是毫無用處的“燒火棍”?裝備暫時不能更新,我們就不準備打仗、不能打仗了?在戰斗力標準大討論中,這些問題引起不少官兵熱議。北空混成某師和北京衛戍區某團積極引導,撥開官兵思想迷霧,強化立足現有裝備練兵打仗意識,其經驗做法值得借鑒。
北空混成某師撥開“老裝備戰場無作為”思想迷霧
體系對抗,長劍短刀各顯鋒芒
夜色朦朧,華北大地兵車轔轔。4月底,北空混成某師所屬高炮團組織實戰背景下整建制抗擊“敵”空襲演練。他們緊急機動百余公里,成功處置復雜空情,檢驗了多種新戰法。談及該團官兵高昂的練兵熱情,該師師長白江濤頗有感觸:“體系制勝理念,撥開了老裝備部隊官兵的思想迷霧。”
該師新老裝備“四代同堂”。今年初,師領導在調研中發現,老裝備部隊有的官兵存在打勝仗信心不足的問題,“老裝備上戰場無作為”“老裝備對抗新裝備,好比燒火棍遇到屠龍刀,絕無勝算”等思想迷霧籠罩著官兵。
未來戰場上,老裝備真的就是毫無用處的“燒火棍”?到底怎么認識老裝備的實戰價值?戰斗力標準大討論中,該師引導官兵研究信息化戰爭制勝機理,澄清模糊認識。去年,該師參加上級組織的體系對抗演練,一架“敵機”在強電磁干擾的掩護下,突破了先進武器系統布設的防空主網,潛入該師高炮團布防的腹地空域,官兵果斷處置,一舉擊落“敵機”。
“長劍短刀,各展鋒芒。”圍繞這一典型事例展開討論,官兵心里越來越亮堂:未來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新裝備固然看得遠、打得準,老裝備在空防體系中也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新老裝備都是體系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各有用武之地。
理越辯越明。“體系融合須先觀念對接”“密切協同才能織就體系之網”……破除了思想藩籬,官兵們的能量和激情不斷向訓練場聚焦。如今,該師各部隊圍繞體系作戰需要,突出全員全裝協同訓練;緊貼“四代同堂”的實際,探索多站聯動、組網抗擊等體系作戰訓法、戰法;老裝備部隊深入開展“戰斗力挖潛”研究,探索出“動態點提前修正法”等一批新戰法,提升了老裝備實戰能力。
北京衛戍區某團破除官兵“坐等金剛鉆”模糊認識
多方挖潛,老裝備煥發新活力
本報訊 王桂建、特約記者周景紅報道:4月30日上午,北京衛戍區某團組織營屬炮兵實彈射擊考核。中士呂春昕指揮無后坐力炮班快速占領陣地,對300米外運動坦克靶射擊。“砰、砰、砰”,3枚炮彈依次滑膛而出,靶壕對講機傳出驚呼:“三彈穿一孔!”
老裝備“寶刀不老”,打出了新式火炮的威力!該團政委鄒雪峰告訴記者,這得益于團里開展戰斗力標準大討論,引導大家破除“坐等金剛鉆、再攬瓷器活”模糊認識,主動練好手中槍,通過裝備挖潛提升戰斗力。
該團現有裝備相對比較老舊。戰斗力標準大討論中,有的官兵說:“別人都在‘打芯片’,我們還在‘打鋼鐵’,上戰場哪能打得贏?”還有的官兵認為:“人巧不如家什妙,老裝備練得再好也提升不了戰斗力。”
針對官兵中存在的模糊認識,該團將討論現場搬到訓練場。過去,牽引式火炮掉轉炮口方向,需要10個人、耗時近10分鐘,炮兵營榴炮一連班長李夢岐利用壓桿式千斤頂創新出“牽引火炮原地掉架法”,只需3個人3分鐘即可完成,接近新裝備的實戰性能。
“裝備暫時不能更新,我們就不準備打仗、不能打仗了嗎?老裝備的技戰術性能,我們已經練到極限了嗎?”訓練場上,該團領導趁熱打鐵,引導官兵在討論辨析中明白道理:作為肩負使命任務的軍人,我們不能坐等“金剛鉆”,必須立足現有裝備鉆研“瓷器活”;武器裝備雖是打贏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只要我們充分發揮老裝備的性能,同樣能以“寸”之長,擊“尺”之短。
創新訓法戰法,使老裝備煥發新活力。他們創新利用激光模擬系統進行射擊訓練,大幅提升火炮射擊精度;四連官兵探索輕武器射擊新訓法,涌現出多名20發子彈打出200環的神槍手……前不久,某國軍事代表團到該團觀摩軍事演練,官兵們運用老式火炮快速瞄準,6發炮彈全部精準命中半徑1.5米的目標,贏得外賓熱烈掌聲。
創新是時代需要的,在現今越來越多的先進武器被研發出來,其中激光武器就屬比較熱門的,北京衛戍區某團利用激光模擬系統進行火炮射擊訓練,得到了較好的成效,也預示著中國在激光武器的發展中又前進了一步。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