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航天/武器

    中國展示巡航導彈032潛艇 美日可用激光雷達等光電技術對抗

    星之球科技 來源:前瞻網2014-06-16 我要評論(0 )   

    近日,中國新型032導彈潛艇模型在展覽上公開亮相,該模型清晰地展示了032潛艇裝備的導彈垂發系統。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該潛艇不僅裝備了潛射彈道導彈,還可裝備潛射巡航...

          近日,中國新型032導彈潛艇模型在展覽上公開亮相,該模型清晰地展示了032潛艇裝備的導彈垂發系統。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該潛艇不僅裝備了潛射彈道導彈,還可裝備潛射巡航導彈。 

      中國潛射巡航導彈的問世,不僅僅是一款新型武器的誕生,實際上也標志著中國海上打擊能力的全面擴展。與潛射彈道導彈不同,巡航導彈不僅可用于戰略打擊,也可用于對地對海的戰術攻擊,射程遠精度高,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和靈活,艦艇上安裝空間也較小。 

      從前,美日憑借強大的海空反潛能力,只需緊盯中國少數幾艘核潛艇,就能有效克制中國海上戰略打擊能力。但中國海軍擁有了垂直發射的巡航導彈,令這個局面徹底改變。對此,美日將會以何種技術對抗中國的巡航導彈呢?由于巡航導彈的雷達和紅外特征信號較弱,能在超低空利用地(海浪)雜波和有利的地形隱蔽飛行,同時由于按預先裝訂的程序飛行,使被攻擊一方不能簡單地通過測軌確定其發射點和彈道著點。因此,比高超音速戰術彈道導彈更難以探測和跟蹤。所以,利用激光雷達與紅外搜索相結合的光電探測與跟蹤系統,不僅可從背景中發現識別目標,而且可為艦載、機載或陸基武器系統提供目標的精確距離和彈道軌跡。 

      美海軍為增加水面艦艇反巡航導彈能力,正在研制一種艦載紅外搜索跟蹤系統。其探測器每秒完成一次水平搜索,可探測出剛剛飛出水面的巡航導彈,并將導彈的航跡、方向和仰角等信息傳給艦載“宙斯盾”作戰系統和光電對抗系統,繼續跟蹤已被識別目標的同時,還可繼續搜索新出現的目標。這種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的虛警率低,對目標的跟蹤數據精度高。

       反艦巡航導彈大多采用慣性制導加上雷達末制導或紅外末制導的制導系統。因此,在末制導段實施光電干擾十分有效。這可以從兩個方面實現:其一是把目標信號或對比度降低到傳感器系統無法鑒別的程度,也就是消除或降低目標的光電暴露特征,或者是使目標與背景在光電探測條件下一致。這就是所謂的“隱身和遮蔽”。其二是用假的或歪曲后的目標信號取代真實目標信號,也就是歪曲真實目標暴露征候,用假的目標信息欺騙敵方,使其產生錯誤的判斷,這就是所謂的“假目標欺騙”。具體地講,有如下幾種手段和技術:利用寬波段(多功能,包括可見光,中遠紅外,甚至毫米波)煙幕進行遮蔽干擾。煙幕的大量微小顆粒對可見光、紅外輻射起吸收和散射作用,把入射的紅外輻射衰減到光電瞄準探測系統不能可靠工作的程度。當目標產生的紅外輻射通過遮蔽煙幕的透過率小于15%時,被動紅外成像系統將無法顯示完整的目標圖像。 

      煙幕干擾可使彈上的紅外成像器件,電視、激光接收機難于獲取地面目標景象,從而不能發現攻擊目標,使導彈失去精確制導能力,命中精度大大降低。采用偽裝隱蔽與欺騙(CCD)技術。CCD技術的合理應用能顯著降低目標被敵方探測的可能性,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光電融合技術。這是一種降低對比度的干擾方法,包括顯示目標本身特征的各部分之間對比度的降低和目標與背景之間的對比度降低。在紅外波段常采用的方法有:降低熱點溫度、絕熱、發射率控制、能量轉換等。用顯示目標假外表的方法來掩蓋事物的真實性,即改變目標易被光電成像系統所識別的特定可見光、紅外圖像等特征,從而使敵識別發生困難或產生錯誤。其方法有改變目標特征、蹤跡及活動、運用第2目標特征等。總之,巡航導彈的威脅已日益嚴重,但它并不是不可戰勝的,只要認真研究綜合分析、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方法,是可以對其進行有效對抗的。光電對抗技術在反巡航導彈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十分明顯,技術潛力很大,但其技術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涉及到諸多關鍵技術難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加倍努力,以早日實現對巡航導彈的有效對抗 。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