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制造

    工信部發布《意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多方利好不斷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廣播網2014-07-21 我要評論(0 )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要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重點發展純電動汽...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要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

      市民:聽說電動車動力不足,而且據說充電很麻煩,我不一定會買電動車。

      市民:現在感覺上主要是車的選擇實在是不多,所以我們也是希望再看看,等到截止到9.10月份的時候看看能不能有更多的新的車型,就是質量上和續航能力比較好的車。

      去年全國推廣新能源汽車兩萬輛,比過去四年的總和翻了近一番,今年上半年全國生產新能源汽車超過兩萬輛,但讓消費者們皺眉的電池問題、充電麻煩、選擇品牌少等問題卻一直存在,這也成為過去困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阻力。不過,這些問題在最新公布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中都有解決方案,其中,明確要求充電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允許充電設施經營企業向電動汽車用戶收取電費和充電服務費。

      那么,電池呢?《意見》提出,將有持續增長的財政資金支持八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攻克電池等技術難關,這些資金支持除了來自中央,還有88個示范城市的地方財政支持,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接受中國之聲采訪時強調,資金主要支持國內企業的發展:

      蘇波:我們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是支持一個商業企業的運營,而是支持我們本土企業技術開發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目前財政不富裕、還需要地方政府支持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拿錢去支持國外新能源汽車的創新和提高。

      《意見》同時要求,除了免收購置稅等稅收優惠,從今年起至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以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占當年配備更新車輛總量的比例不低于三成,以后還會逐年提高,另外,為避免地方保護,將有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誕生,而地方目錄將廢除。

      “新政”提出了種種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利好,但并不是只有這八家企業才有機會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在《意見》中,明確提出,只要有一定基礎、具備研發能力等條件,互聯網企業這樣的“黑馬”也擁有同樣的機會,汽車行業作為最后沒被互聯網攻陷的為數不多的傳統領域,面對新的挑戰,它將何去何從?

      對于互聯網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鄭剛坦言,有壓力:

      鄭剛:互聯網進入汽車制造業是很有壓力的事情,很多企業也在思考未來怎么辦。

      但鄭剛也說,制造業和信息產業的融合,已是大勢所趨:

      鄭剛:汽車企業已經認識到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從制造業到制造+服務轉型,也是所有汽車企業的必由之路,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可以有效地幫助車制造行業有效地實現信息化和服務化。

      比亞迪銷售副總經理李云飛則認為,互聯網企業的加入有助于消除地方保護主義:

      李云飛:靠一家企業去做電動車市場的培訓,是有限的,就需要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給市場、消費者去講:新能源車的產品是成熟可靠的。市場需要大家共同培育,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是好事。

      對于未來,車企們的樂觀并非沒有根據,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員李洋分析,放眼任何一個產業,如果是一個開放的,充滿競爭力的產業,那么勢必也會充滿活力,傳統的汽車產業正是由于準入門檻設置太過苛刻,而準入的限制比較嚴,所以雖然存在著很多壁壘,但實際上這個產業的競爭并不充分,但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在《新政》支持下,更多民營資本將進入其中,而包括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和科技部正在制定相關政策,這必然會促進行業發展迎來春天:

      李洋:我們知道如果它一開始,主管部門就采取一個開放的態度,讓很多的競爭者來加入到行業當中,一開始就造成這么一個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局面,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他一開始就要比傳統汽車產業發展得更加健康、競爭也更充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