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多是國外研發團隊設計,知識產權都不是自己的
3D打印是全球最熱門的新技術,其將對制造業的發展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已經是不少人的共識。不過,由于尚處萌芽期,東莞的3D打印技術還不夠成熟,大部分知識產權都不是自己的。
東莞有關部門10日以“創意3D,精彩智造”為主題開展“2014中國(東莞)智谷杯”3D打印創意設計大賽,希望以此推動東莞3D打印技術的發展。
3D打印機 羊城晚報記者 王俊偉 攝
產值不足2億元 再先進也須盈利
9月10日下午四時,在東莞黃江鎮,東莞市創域快速成型有限公司的老板陳晶正在接待一名外籍客戶。9年前進入3D打印行業的陳晶,對這門新興技術很熟悉,Kenwood咖啡機就是他們的產品之一,Kenwood是國際一線廚房家電品牌,其在中國大陸唯一的手板模型供應商就是陳晶的公司。Armani(阿瑪尼)、Versace(范思哲)等奢侈品名牌,同樣是創域公司的大客戶。
東莞市科學技術局副調研員朱寶玉說,在東莞,和創域公司一樣與3D打印相關的研究機構和企業有近30家,涵蓋上游技術研發和下游產業綜合應用,有傳統的線下制造生產,也有線上的網絡應用平臺,現在東莞正在建設以3D打印為主題的產業園區,準備落戶橫瀝。
“目前中國3D打印產業產值不到20個億,東莞的產值在2億元以下。”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炯賢說,發展這種技術重要的是市場,要有盈利來驅動它的發展。
技術、材料、數據 都極度依賴國外
陳晶指出,2005年3D打印就進入東莞,直到這兩年才開始興起,目前東莞的3D打印市場還處于萌芽期。
東莞市拓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欣則告訴記者,他們2011年進入3D打印技術領域,公司目前65%-70%的交易都是與國外客戶完成的。王欣介紹,他們主要為3D打印機提供原材料,而這些原材料是從美國、中國臺灣等地購進的。3D打印都是一次性的,成本高,國內的材料與國外還有不小的差距,為此客戶并不敢用。
陳晶表示,前幾年國內企業喜歡抄襲別人的產品,這兩年稍微好一點,有些大企業開始注重研發,但是在3D打印方面,所有的知識產權都不是自己的。“比如我的客戶蘋果和豐田,他們給我一組3D數據,都是他們的研發團隊伍設計出來的,我根據他們的數據‘打印’出實體,交給下游供應商去做。”
買材料機器“燒錢”企業更青睞外包
記者了解到,由于3D打印成本比較高,很多企業接到單后不是自己買機器,而是找3D打印企業“打印外包”。
劉偉從2005年開始隨著創域公司一道涉足3D打印領域。他說,目前東莞包括家具、家電、醫療、保健、燈飾等行業,“自己有3D打印機的企業沒有幾家”。
“第一臺機器花了3年的時間收回成本。”劉偉告訴記者,3D打印比傳統的自動化設備更快捷,數據更準確,對人的依賴更小,但如果打印大件或者復雜的東西,成本很昂貴。2008、2009年,創域公司從國外新購進一臺打印機,要一百多萬元,并且材料只能從國外買,主要是因為能耐高溫。
陳晶表示,3D打印機器除了身價高,一年的保修費也要20多萬元,“有一年沒買保修服務,結果就出問題了。”當時創域自己修不了,國外的維修員一個月來才來一次。
生財之道
瞄準私人定制做獨一無二產品
面對困難,如何突圍?“可以幫人定制產品。”陳晶說,陳晶說,目前3D打印比較適合于國際知名品牌,一般企業負擔不起那樣高昂的費用,比如打印出一臺咖啡機,就要3-4萬元。另外,比起傳統機器的組裝拼接式生產,3D打印的整體性更強、精度更高。基于此,陳晶認為3D打印走私人定制是條好路,剛好可以滿足一些個人客戶的需求,做出獨一無二的產品。
此外,陳晶表示,讓設計師把自己的創意變成成品也是目前3D打印的重要服務方向,目前創域公司已經將40個創意變成商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