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新技術迭出,通過投射方式顯示圖像的激光電視開始上市,海信近日發布了100英寸的激光影院設備。這也使得電視機市場又新添了一大類新品,同時也讓早已被OLED、ULED、GLED等各種概念包圍的電視機市場,更增添“混戰”的意味。
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各種技術概念晦澀難懂,消費者的確需要在技術和顯示特點上,厘清各種“概念”背后的含義,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電視機顯示設備。
顯像:激光投射顯像
海信首席科學家黃衛平博士解釋說,激光電視跟目前市場上的液晶電視顯示原理有所不同。它主要采取超短焦投射技術,只需要距離墻面不到0.5米的空間便可投射出100英寸以上的顯示畫面。屏幕采用菲涅爾無源仿生反射屏幕,可以展現1080P的全高清畫質,跟目前主流液晶電視分辨率一樣。
從記者實際體驗效果看,所看到的圖像是屏幕的反射光線,而不是顯像管、液晶電視屏幕的直射發,光源柔和舒適,長時間觀看不刺眼。如果配上5.1聲道環繞立體聲音響,可以帶來家庭影院式的效果。目前主流電視機采用的3D顯示、體感游戲、互聯智能等功能,同樣可以在激光電視中呈現。
總的說來,激光電視區隔了液晶平板電視和傳統的投影式家庭影院,兼有兩者特點,并且有自己優勢。激光顯示技術也被稱為繼電視黑白顯示、彩色顯像管(CRT)顯示和液晶平板顯示之后的,又一代顯示技術。
需求:大屏幕高清所需
激光電視的出現主要是適應目前市場上的“大屏化和高清化”的需求。目前市場上50英寸以上大屏幕的需求量非常高,市場調查公司中怡康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50英寸以上大屏幕電視的增幅在40%以上。
屏幕越來越大,清晰度的要求更高,但是家庭空間相對有限,激光電視可以實現更大尺寸高清顯示的需求。在觀看距離方面,激光電視采用短焦鏡頭,最佳觀看距離4米左右,這對于普通家庭13-16平米的客廳而言,也是比較適合的。而對比液晶電視,85英寸超大屏幕電視收視距離要6米以上,只有“大戶之家”方可體驗。
激光電視還同時擺脫了電視機在顯示上對于“顯示屏”的需求,通過投射方式顯示高清圖像,避免像自發光的液晶電視大屏長時間觀看形成的疲勞感。價格上,100英寸的激光影院價格僅為同尺寸液晶平板的十分之一左右,5萬-6萬元左右,40-80英寸的價格更加平民化。
你搞得清這些流行電視概念嗎?
一、技術派
LED電視
平板電視大體分為液晶電視(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以及等離子電視(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離子電視如今已經江河日下,而逐漸一統天下的液晶電視逐漸升級為LED電視,目前市售主流產品均為LED電視。它以LED(發光二極管)為背光源,畫面更細膩,更節能,也能讓電視做得更薄。#p#分頁標題#e#
OLED電視
OLED是LED的升級版,稱“有機發光二極管”,是一種最新的顯示屏幕技術,以LG、創維、康佳等品牌為代表。OLED的色彩信號直接由OLED二極管顯示,幾乎不存在可視角度問題,有效可視角度提升1倍。除了具備LED電視的特點外,OLED電視更薄,最薄只有4-6毫米,并且可以做成曲面弧形,讓視覺效果更好。
二、概念派
ULED
是海信今年推出的產品,即Ultra-LED的縮寫,極致超級發光二極管。本質上說是在OLED電視尚未成熟、未能全方位量產的情況下的折中性“改良”產品:在色彩飽和度、對比度表現上和OLED相當,在亮度、技術成熟度方面比OLED更具優勢,特別是在運動畫面表現、清晰度、色彩方面都優于OLED電視;而相比普通的LED背光源電視,ULED優勢更為明顯,對比度可以提升十倍以上,色域范圍提升30%以上。
GLED
GLED,全稱Geek LED,是創維推出的新一代LED電視,實際上是借助了Geek(極客,喜歡電子產品的發燒友)的概念。產品采用WRGB(白、紅、綠、藍)4色4K+技術,分辨率可達3840×2160,配備與華為合作的國產自主智能電視芯片,在顯示技術方面,提升了LED顯示效果,畫質可媲美OLED。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