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3D打印面部假體為眼癌患者修復面容

    3D打印商情 來源:天工社2014-10-22 我要評論(0 )   

    據AOO 2014,即美國眼科學會第118次年會上發布的消息稱,研究人員通過將面部掃描軟件與3D打印相結合,已經開發出一種快速而廉價的方式來為眼癌患者治療制作面部假體。這...

        據AOO 2014,即美國眼科學會第118次年會上發布的消息稱,研究人員通過將面部掃描軟件與3D打印相結合,已經開發出一種快速而廉價的方式來為眼癌患者治療制作面部假體。這一新技術為那些因眼癌或先天畸形接受手術,從而在面部留下一個可怕大洞的患者們帶來了福音。 

        在美國,根據美國癌癥協會的數據,在美國,每年新診斷出的眼癌病例達2700多例。這種病還具有相當高的死亡率。有些患者為了挽救生命不得不接受被稱為內容物剜除(exenteration )的手術,該手術將挖去病人的眼窩及周圍的組織。研究小組希望通過提供更加經濟實惠的面部假體,讓他們的生活能夠盡量回到正常軌道,緩解他們面臨的心理壓力。 

        傳統的面部假體價格高達10,000美元到15,000美元,需要花幾個星期的時間制作。工匠首先要制造出臉部的模具,然后用橡膠澆鑄成型,最后還要在表面進行修飾,比如調整膚色和制作睫毛等。而且由于保險公司不會支付這些費用,患者及其家屬往往要自掏腰包。

    圖片來源:Materialise

        如今,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工藝,使用面部掃描和3D打印技術可以在數小時內制做出面部假體,而成本只有傳統的一小部分。患者使用一種手機掃描軟件掃描自己面部完好的那一面。然后,該軟件會創建一個鏡像模型。然后再對有缺陷的那一面進行掃描,該軟件可以對兩次掃描結果進行嚙合創造出面部的三維圖像。然后,面部信息轉到了一臺3D打印機上,該打印機使用注塑橡膠打印出與患者膚色匹配的面具。 

        這項目發端于David Tse醫生,他是佛羅里達州Bascom Palmer眼科研究所的眼科教授。 Tse醫生之前為一個患了眼癌的孩子去除了兩個眼皮,并進行了內容物剜除的手術,這個孩子的家庭支付不起治療費用,所以謝博士Tse發起了捐款,幫她支付了第一個假體,現在這個孩子已經十幾歲了,她的假體已經無法使用,不得不戴上了眼罩。

    David Tse醫生 

        “希望通過這種快速、更便宜的3D打印技術,我們能夠為她制作出可以負擔得起的面部假體,同樣也能幫助數以千計與她一樣處于類似困境中的其他人。”Tse醫生說。 

        Tse醫生與邁阿密大學復合材料實驗室的一隊研究人員一起合作,設計和開發出了3D打印的面部假體。據天工社了解,這種假體與用常規技術制造的假體相比有幾個優點。首先材料中加入了納米顆粒,提升了韌度,而且便于匹配不同顏色的皮膚。此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的面部假體的邊緣部位會出現變色和磨損,但納米粘土能夠保護材料在暴露于水分和光中時不會出現變色和分解。 它還可以防止污垢沉積。 如果假體需要更換,只需按下一個按鈕就可以再制作出一個。

        “一旦我們有一個病人的掃描數據,我們就能制作出模具,這樣我們就可以隨時創建出新的假體。”邁阿密大學復合材料實驗室主任Landon Grace博士稱,“我們的長期目標是幫助世界各地的患者,我們可以在邁阿密接收患者通過手機掃描的數據,打印出假體,第二天寄回給患者。”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