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負責人說,企業飛速發展的秘密在于有“靠山”——去年同時掛牌成立的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研究院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建,成立短短一年半時間,已經成功孵化吸引14家企業。而中科煜宸就是研究院孵化的首個產業化項目公司,研究院參股,公司總經理是研究院的副院長,產品研發遇到技術問題,只需要上個樓就能在研究院尋求解決。
以“研究院+平臺公司+產業化項目公司+產業基金”的“四位一體”模式,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紫金(新港)科創特別社區因此獲評2014年全市特別社區建設發展一等獎。
紫金(新港)科創特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四位一體”模式旨在打造“產學研”一體的新型科技園區。先引來研究院,由研究院成立平臺公司,利用手中的項目技術,孵化一批產業化項目公司,再由政府、風投、金融機構等成立產業基金,對有市場前景的公司進行金融扶持,最終做強一批產業鏈公司。
除了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特區還圍繞光電、信息兩大主導產業,與劍橋大學、北大工學院、南大工學院合作,按照“四位一體”模式分別成立了劍橋大學南京先進光電技術創新中心、北大(南京)產業創新研究院和南大光電工程研究院,成功孵化38家科技型企業,基本涵蓋了激光與光電信息的上下游產業鏈。中科院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和南大光電工程研究院已入選江蘇省產學研重大創新載體。
“這個研究院是上海光機所的唯一分所,所里非常重視,專門選派了20名跟產業化相關的技術人員來南京,院長就是所里管產業的副所長。”研究院綜合辦公室主任鄭新友說,上海光機所主要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而南京研究院則定位于研發和項目產業化,采用企業化運營的新模式,通過技術入股、銷售提成、技術轉讓收益分成等多種方式,激發和調動科技人員創業和產業化的積極性。按照目前測算,研究院科技人員把科技成果轉化,至少能獲得利潤30%以上的獎勵,“所以大家產業化積極性都很高,目前已有10多家這樣的項目公司。其中6家公司負責人成功入選南京321計劃,還有一位入選千人計劃人才。”
研究院下設5個研發中心,分別為新型光電功能材料、激光裝備及工藝技術、先進全固態激光技術、激光檢測儀器和激光顯示組件與系統。研究院還投入了幾千萬元購置激光器等激光相關設備,主要為實驗室技術研發服務,孵化企業使用這些設備價格非常低,甚至是免費。
上海一家民營企業看中了這里的設備以及強大的研發能力,去年索性將公司總部搬來南京,在研究院里成立了南京帝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過去常年在幾百萬元徘徊的銷售額,今年預計能超過1000萬元。公司老總龔傳波告訴記者,在這里創業很方便,技術人員、檢測設備都在隔壁,創業的效率要高很多。
因為嘗到了“產學研一體”的甜頭,在研究院對面,特區建立了科創載體龍港科技園,目前正在進行最后的內部裝修。科技園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專門用于新引進的研究院以及孵化企業入駐。
紫金(新港)科創特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特區還結合國家推進檢驗檢測產業發展的趨勢,依托開發區光電顯示等優勢產業,與相關政府部門、民營和外企檢驗檢測機構開展合作,在特別社區籌劃共建南京市檢驗檢測集聚區,加快引進高端檢測企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