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3D打印:究竟應該像科學家還是設計師那樣去創業

    3D打印商情 來源:好奇心日報2014-11-18 我要評論(0 )   

    不管你在何時聽說,3D 打印這一技術從誕生至今已有30 年了,并且正在紅遍全球。最早它只是大公司和高校實驗室里的昂貴器械,而自從各類家用打印機被發明出來之后,3D 打...

        不管你在何時聽說,3D 打印這一技術從誕生至今已有30 年了,并且正在紅遍全球。最早它只是大公司和高校實驗室里的昂貴器械,而自從各類家用打印機被發明出來之后,3D 打印開始擺脫高大上的標簽。有人用它打印首飾,有人打印水龍頭,上海還有人打印了樓房。2014 年初,有人在百度上提出了一個樸素而真摯的疑問(是的,不是知乎這樣洋氣的地方,是百度,可見3D 打印在我國已經紅遍基層):“3D 打印機應用前景如何,怎么利用打印機賺錢?”

        作為一名曾像這位仁兄一樣滿懷熱情投入3D 打印創業熱潮、最后以失敗告終的創業者,我發現這一新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其實遠比我們想象得更加復雜。下面這些我本人和朋友們的故事或許可以給后來者一些借鑒。

        科學家派

        科學家派掌門的多有學術科研或者相關背景(多為理工男或極客),對于學習和動手的興趣超越常人,喜歡從硬件和材料著手,研發專利,改進整套流程。蔣程宇和劉彥君就是這樣的典型。

        由于一張無意間注意到的激光SLA 原理圖,Kast3D 的“科學家”蔣程宇覺得自己能做出比較現有更好的SLA 技術,于是踏進3D 打印行業。從了解原理,自行研發硬件并且改進光固化技術(SLA)、申請專利,自行打造兼容軟件,到自行研發匹配打印材料,Kast 團隊的兩位創始人蔣程宇和劉彥君幾乎靠著自學和研究包攬了打印中涉及的所有環節。

        事實上“科學家派”大費周章地做完整套流程, 一定程度是出于技術層面的無奈:研發出與3D 打印硬件相匹配的軟件以及優質的材料是這個行業仍然有待攻克的難關,硬件、軟件以及材料的開發者的進程可能出現不統一或者互相平行的問題,開發者相對比較分散。

        這一領域確實蘊藏機會,但如果你自認為是和KAST 團隊類似的“科學家”型創業者,左手有了激情,右手有了技能,在涉足這個領域之前,請先看以下兩個忠告:

        1. 科學家派的創業風格首先需要有穩定的資金支持

        拿到持續穩定的投資是“科學家”們可以心無旁騖地潛心開發創造的首要條件。特別是硬件和材料的研發,本身就是一個燒錢的過程。當然,科學家們的技術超前、過硬,團隊靠譜也是創業項目能夠拿到投資的必要條件。

        2. 切忌淹沒在技術里,而忽略了市場調研和用戶體驗

        科學家思維容易忽視市場反饋和用戶體驗。因此你的創業團隊中需要有不同的角色來做思維互補。KAST 團隊的創意官思彥經常和團隊從設計范式演化的視角來討論用戶需求。不管是否3D 打印產品,對于任何一個會與終端用戶產生直接基礎的產品來說,市場及用戶的體驗反饋是能夠促使產品從技術以外角度繼續改進的重要導向。

        設計師派

    Plain-orb 作品

        設計師派們通常擁有設計相關背景(但也并非必要條件),他們更加關心如何在設計環節上最大化地利用3D 打印,通常的主要切入點是產品和服務。寧華和M-lab 就是兩個設計師派的代表。

        寧華算是設計師中的異類,兩年前的他和設計甚至還搭不上邊,只是個外貿公司的職員。兩年后,他開出了自己的3D 打印飾品線上店鋪Plain-orb。

        3D 打印的一個顯著特性就是取代了產品開模這一冗長的過程,也因此可以幫助個人設計設計師擺脫代工廠和貿易商這兩個角色,降低設計制造產品的門檻以及成本。在這一技術被應用之前,有設計想法的普通人很大程度上只能讓設計停留在想法階段,很少有機會可以變成實物。而在3D 打印技術以及較為成熟的3D 打印外包平臺出現之后“個體戶”們只要能夠將設計數字建模,就能夠通過外包平臺在幾個星期內拿到已經經過后期處理的設計成品。

        看到了這一特點,寧華決定正式將自己的腦中的原創設計推出。他從零開始,一邊全職工作,一邊自學了工業設計,3D 建模,自己搭建網站,通過美國的外包3D 打印平臺Shapeways.com 開始為朋友和客戶定制制作各種男性飾品(如袖扣、戒指等),并且產品也得到了一些正面的反饋,使他的線上店鋪成為可能。

    Plain-orb 魚鱗掛墜

        但作為一個“個體戶”設計師,寧華的線上店鋪仍然面對著一些發展瓶頸。首先是目前打印成本高限制了盈利能力。3D 打印雖然降低了設計、測試流程中的時間成本和專業門檻,但是3D 打印產品一旦涉及量產,成本仍然高昂,再加上寧華主營使用金屬做為打印材料的首飾,更增添了單位成本。其次,產品質量仍然受限于制造商平臺的水平。為了最終效果,他目前還是會選擇國外外包平臺進行打印,如果有中國本土的資源,當然能降低成本。但是國內的3D 打印產品的后期處理和美國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并不是所有的門外漢在3D 行業的創業經驗都能像寧華那樣順利,比如我的創業失敗。

        我曾近加入一個團隊計劃打造3D 打印眼鏡框,但是在做出產品雛形之后,項目卻由于各種原因而遭遇擱置。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設計師和產品并不匹配。3D 打印鏡框是一個需要大膽突破性嘗試的產品,而設計師風格卻較為傳統和被動。前期雛形的效果和設想有一定的距離,但我本人又不具備自己動手設計的能力。也許正是因為我們選擇“設計師派”創業路數,但是卻沒有最合適的設計師(這個路數中最重要的元素)所以才最后以遺憾地收尾而告終吧。

    M-lab 作品

        M-lab 從創立到現在的故事則似乎更復合普遍“設計師派”定義。

        發起人筆爾本身擁有工業設計背景,在創立M-lab 后召集了更多的設計師們,打造了一個3D 打印首飾定制平臺,將產品和服務捆綁在一起。M-lab 的核心是設計并且通過3D 打印技術來實現許多傳統工藝無法實現的定制化首飾產品。#p#分頁標題#e#

        它們服務的重心在于產品的“客制化”并且將客戶體驗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在虛擬的線上做客制化,其中一個阻礙是體驗成本高,客戶很難隔著電子屏幕體驗到最終產品的效果,而對于普通人來說,要掌握3D 打印建模的操作也過于復雜了。筆爾稱這背后都需要強大而且多元化的團隊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要有可靠的網站技術人員將整個客制化過程可視化,無論從客制化的造型、顏色、材質的選擇,都讓顧客在虛擬的線上能夠得到最接近真實的體驗。同時也要靠包裝設計以及市場營銷團隊確保客戶從上網站的第一刻起,直到收到產品,從始至終獲得的用戶體驗都是一致的。

        如果你恰好認為自己是屬于設計師派的,那么以下是給你的忠告:

        1. 設計師派的最終成品質量會較高程度地仰賴外部平臺或工廠,選擇時應謹慎。

        2. 準備好面對較高的材料成本。

        3. 用3D 打印實現定制化需要靠產品數字模型體驗的可視化來實現。

        看出來了嗎?雖然科學家們和設計師們各成一派,但科學家需要設計師對于用戶體驗的敏銳把握;設計師需要科學家對于技術的理解和執行能力。說白了如果真要進行3D 打印創業,你的創業團隊里最好需要有同時理解設計和理解技術的兩類人。而這兩類人找到哪一類都并不容易。

        看到這里你可能有點沮喪。好消息是華爾街的分析師近期做出了預測,3D 打印產業未來幾年將保持18%-34% 左右的平均增速。傳統打印行業的巨頭惠普公司就在不久前宣布了開啟“混合實境”戰略,計劃通過自行開發的革命性技術和產品占領3D 打印領域并在未來完成公司轉型。有實力的大公司進入這一市場有機會促使3D 打印成本迅速降低。

        希望以上這些3D 打印創業故事能對所有擁有和百度知道上那位仁兄類似困惑的人一點啟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