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清華大學“清華創客日”正式啟動 3D打印發揮重要作用

    3D打印商情 來源:清華大學2014-12-02 我要評論(0 )   

    為大力推進清華的“三創”教育,進一步營造氛圍、研討問題、引領教育、傳播精神,使創客文化在清華獲得更廣的受益面和更深的受益度,清華大學決定將每年11月最后一個周...

        為大力推進清華的“三創”教育,進一步營造氛圍、研討問題、引領教育、傳播精神,使創客文化在清華獲得更廣的受益面和更深的受益度,清華大學決定將每年11月最后一個周六定為“清華創客日” (Tsinghua Makers’Day)。11月29日,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宣布,“清華創客日”正式啟動。

    “清華創客日”當天,創客空間運動發起人米奇•奧特曼在觀看清華創客作品。

      隨身攜帶監測PM2.5濃度的空氣盒子、具有多自由度柔性仿象鼻機械臂裝置、能夠打印3D指甲和立體樓房的3D打印機、關注上班族健康的智能坐墊……這些蘊含著無限創意的成果出自同一個群體——“清華創客”。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Hacker/Maker,是指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在清華,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統稱為“三創”,參與“三創”活動的師生都是廣義上的清華創客。創客體現的精神是首創與開源、協作與分享,注重企業家與團隊精神,并強調將夢想變成為現實。

      創客實踐在清華大學的“三位一體,以學為主,通專融合,多樣成長”的改革舉措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清華大學24次教學討論會閉幕式上,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以“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題時說,要大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激發和培育學生的企業家精神、首創精神、團隊精神,要通過第一、第二課堂等各種途徑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進一步明確創客實踐作為教育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模式在清華加以推廣。

          從平臺搭建到課程探索:蓬勃開展的清華創客教育

      2014年11月29日,清華迎來了第一個“創客日”。在此之前,清華的創客教育已經作為“三創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園子里蓬勃發展。

      作為校級“三創”活動支撐服務平臺,清華i.Center是清華大學最大的工程實踐教學基地——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名字中的“i”包含多重寓意:工業(industry)、國際化(international)、學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 )、創新(innovation)……以及學生之主體“我”(I)。中心涵蓋工程、科學、藝術、人文等各個院系具有創新創意創業志趣的創客資源,1.5萬平方米車間擺放著上百臺數控車床、機床、銑床、精雕機以及3D打印機、三維掃描儀等工具,提供全方位的創意創新實現服務。

      在清華大學教務處的指導下,清華i.Center創客空間,聯合美術學院、工業工程系等院系以及校友會等業界精英,以學生為主體,已經開展了正式的“三創”教學活動。越來越多的清華師生不約而同投入到具有鮮明實踐性、創造性、互動性和學科交叉性的挑戰性課程和研發項目中。

      美術學院副教授付志勇主持的設計創新工作坊“Design Now”,把每位參與者都當成一位英雄,活動設定了征集挑戰、進入不尋常世界、獎勵與開發、伴隨成果和經驗的回歸等重要階段,推動和支持青年創客走入創新的“英雄旅程”。一大批來自不同院系的清華學子和校外擁有技術背景的人員紛紛加入,完成了幫助異地情侶維護情感交流的“扎扎熊”、利用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遠程澆花、澆菜的社交系統“約菜”等一系列富有創意的設計產品原型。

      工業工程系副教授顧學雍2012年起在學校教務處支持下開設了清華第一門挑戰性學習示范課——“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課程,同學們在4天時間內通過自主學習,實現技術攻關,草擬出具有實踐意義的商業策劃書和原型產品,最后進行產品價值展示,接受專家評審。

      顧學雍同時也是Toyhouse的創始人,Toyhouse主要功能定位于運用數字化技術,探索學校環境對培育可靈活重組的“人才團隊”,組織學習活動的能力的極限。在服務功能上,Toyhouse除了聯結起創客們與各類軟硬件服務資源之外,還把創客們“玩中學、做中學”的精神,融入到必修課程之中,鼓勵學生利用各類開源科技,把傳統課堂與創客活動結合,利用跨學科的學習活動,創造綜合性學習的樂趣。顧學雍說,創客思潮可以對清華的教學模式以及校園文化體驗,帶來一種新的體驗,讓學生從參與創客活動的過程中領會不同于傳統校園活動的視野。

           自主學習+學科交叉:顛覆傳統教育的創客實踐

      創客空間運動發起人米奇•奧特曼表示,創客活動可以給教育帶來一些很好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變化。

      通過創客活動,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結合自己的研究興趣和研究方向,自己發現問題,并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尋找解決路徑,從而獲得新知識,新啟蒙。新一代創客代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本科生楊韻芳獨立研制出了具有多自由度柔性仿象鼻機械臂裝置,即ET手臂(Elephant Trunk Arm),該成果獲得清華大學第32屆“挑戰杯”學生學術科技競賽特等獎。楊韻芳說,創客活動徹底改變了她的大學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她發現自己無窮的潛力和未知的自己。

      “創客教育能夠提供基于問題的思考,不像傳統教育,根據教育大綱的規定被動學習知識。同學們自主提出問題之后,廣泛的搜集資源,和各種各樣的人交流,然后學會利用身邊的材料、器械,自己嘗試著解答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逐漸培養出一種創新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最重要的能力是創新的能力,不是像以前一樣,我知道的知識多就代表我成功了,重要的是我知道問什么,我能夠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并且能很好的解決它。” 楊韻芳說。

      創客不僅僅有新奇的想法,還追求將創新成果轉化成真正的產品來服務于大眾。汽車工程系的碩士生王世棟和他的紫晶立方團隊,將汽車研發的思路和經驗用于3D打印機,開發第一臺適合家庭使用的質優價廉的3D打印機,憑借良好的質量和“平民價格”,他們的3D打印機已經走入千家萬戶,產品一直位居淘寶3D打印機銷量前三甲。今年成立了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系今年新《公司法》頒布后的首家注冊公司,獲得了北京市首張新版營業執照。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專業、學科背景的學生通過創客合作,也推動了與其他實驗室的密切聯系,實現了更高層面和更加充分的“學科交叉”。

      2013年9月,清華創客空間學生社團成立,吸引了來自美術學院、機械系、精儀系、計算機系等20多個院系的三百名成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付志勇副教授擔任指導教師。社團秉承“動手造萬物、人人皆創客”的理念,通過組織創意工作坊、創客發聲、創客馬拉松等活動,成為清華校園創客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推動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高校創客聯盟。清華創客空間的組織者們有兩個愿景:一是讓所有同學都能成為創客的一分子,動手創造屬于自己的智能硬件;二是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使創客空間成為高校學生進行智能硬件創業的平臺。#p#分頁標題#e#

         創意創新創業: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戰略

      清華的創客實踐與清華x-lab、未來興趣團隊等“三創”教育活動,一起構成了清華在創意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嶄新實踐,具有良好的互補性和協同性。其中,未來興趣團隊依托于校團委,重點發掘學生的原始創意;創客依托i-center,以創新的方式實現創意,開發原創性產品;x-lab依托經濟管理學院,更側重于學生的創業教育與實踐。這樣一來,從創意,到創新,再到創業,逐步遞進,協同互動,從而構成學校三創教育體系。

      清華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國家級教學名師孫宏斌教授表示,把創客運動和創客理念引入大學中,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創客文化,與國內外頂尖創客共同參與開發具有原創內涵的產品,是創意、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學校希望通過開展三創教育,激發和培育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和首創精神。企業家精神不是企業家獨有的,清華學生無論將來做學問、搞管理還是辦企業,都需要這種精神。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在清華園走出原來越多富有創意、善于創新、勇于創業的創新型國家之棟梁。

      目前,學校正在推進建設清華新的創客空間。根據學校建設規劃,2015年春季李兆基科技大樓預計將落成,屆時清華i.Center將設置在科技大樓中并占據約16500平方米的面積,將成為國際化、集成化、跨學科的創新教育、創新實踐與創新孵化平臺,將建成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大學創客空間。創客空間將采用會員制,結合全球化的資源,提供持續的創新課程、競賽與活動,以及深度業界沙龍及聚會,促進創客技能培養,并以創客種子基金的模式支持創客團隊的產品開發。創客空間提供創新孵化服務,與創客自主課堂和DIY輔修課程結合,提供最好的創客教育與創新氛圍,建設創客最喜歡的創新基地,塑造清華創客空間的設計、科技與商業等交叉融合的獨特品牌。

      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主任李雙壽教授表示,基礎工業訓練中心作為校內最大的實踐教學基地,將努力建設開放的創新創業支撐平臺,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服務,努力成為像圖書館、食堂一樣,學生“離不開”的地方。

      “近年來學校、全國乃至全球的創客活動蓬勃開展,雖然創客課程以及創客教育的未來還存在很多未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創客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影響著教育的未來。” 孫宏斌如是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