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3D新聞

    3D打印技術輔助復雜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電論壇2014-12-10 我要評論(0 )   

    11月2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血管外科與四川大學再生醫學研究中心聯合,利用3D打印技術完成圍手術期評估,成功為一例復雜瘤頸腹主動脈瘤老年患者實施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

     

      11月2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血管外科與四川大學再生醫學研究中心聯合,利用3D打印技術完成圍手術期評估,成功為一例復雜瘤頸腹主動脈瘤老年患者實施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腔內修復術(EVAR)。

      該患者腹主動脈瘤最大直徑150px,瘤頸扭曲幾乎90°,動脈瘤解剖條件復雜,由于基礎情況不能耐受全麻從而擬定采取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修復術(EVAR)。但EVAR治療腹主動脈瘤的方案十分依賴于腹主動脈瘤的解剖條件,傳統術前CTA即便獲得三維圖像,但是對于復雜瘤頸的治療方案無法準確知曉,比如:短瘤頸和大角度瘤頸,支架雖然能夠釋放到指定位置,但展開后的情況是無法預知的,這正是影響復雜瘤頸EVAR預后因素。因此,如何選擇理想的治療方案成為救治該患者的難題。

      血管外科團隊聯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術前通過提取患者腹主動脈瘤的CT圖像,通過進一步精細化處理后,獲取精確化的空間數據,從而轉化重建為三維模型,進一步通過模型后處理,最終利用3D打印機呈現出與實際病變相同尺寸的腹主動脈瘤。3D打印技術能讓醫生在術前便充分了解到腹主動脈瘤的大小、長度、形態、角度等關系,從而為精確選擇血管支架、設計手術方案、制定手術入路等提供參考,并提前預計術中存在的困難。利用3D打印的精準再現病變,能在EVAR術前對各種復雜腹主動脈瘤患者制定完美手術方案和支架設計。通過模具可以免去術前的“憑空想象”,走出平面化的局限,給人更加直觀的感受。另外,還能在術前與患者及家屬更直觀地溝通了解病情,使其加深對手術方案的理解。此舉是西南地區首次3D打印技術成功輔助復雜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該技術將有望推動復雜腹主動脈瘤腔內治療的進一步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