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工業制造

    中國成功進行了系列激光導星聯合外場實驗

    來源:中國科學報2015-01-05 我要評論(0 )   

    日前,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聯合理化所、光電所與三十米望遠鏡(TMT)項目總部專家一起,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成功進行了系列激光

                  日前,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聯合理化所、光電所與三十米望遠鏡(TMT)項目總部專家一起,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成功進行了系列激光導星聯合外場實驗。

      所謂激光導星,是指利用激光器技術,發射準確的鈉黃光(波長589nm),激發90~100公里高度的大氣層的鈉層,所產生的人造“星像”或“信標”。基于激光導星,配備自適應(AO)光學系統的望遠鏡,可以校正大氣對原始星像的擾動,使得地基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對天體目標的觀測達到口徑衍射極限空間分辨率。

      此次實驗,重在檢驗中科院理化所自主研發的全固態激光鈉信標激光器原理樣機的物理性能指標,能否滿足下一代巨型望遠鏡TMT的多層共軛自適應光學(MCAO)系統的使用要求。

      為了達到實驗目的,國家天文臺會同理化所、光電所和TMT項目總體部專家,自2010年起組成了聯合實驗組,開展了多年分工協作。此次在興隆進行的實驗,是對鈉激光器原理樣機性能能否滿足TMT30多項技術指標要求的全面檢驗,諸多國內外專家都十分期待實驗結果。

      據了解,研制多套鈉信標激光器及激光導星發射裝置,并產生激光導星星群,是國家天文臺參與TMT國際天文臺建設(2014~2024)實物貢獻的兩項重要研發任務,是TMT/MCAO系統功能實現的關鍵,將有助于TMT實現在寬視場范圍,改正大氣擾動影響,達到30米口徑衍射極限分辨率。相較于哈勃空間望遠鏡,TMT的空間分辨率將提高10倍以上?;诩す鈱侨旱淖赃m應光學,是今后大型光學—紅外天文望遠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轉載請注明出處。

    暫無關鍵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