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激光武器數量10年后堪比傳統武器 中國需加緊趕超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新聞網2015-03-26 我要評論(0 )   

    光戰爭不再遙遠  據媒體報道,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30千瓦光纖激光武器系統在近日的一次外場試驗中成功擊毀一輛小型卡車

      據媒體報道,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30千瓦光纖激光武器系統在近日的一次外場試驗中成功擊毀一輛小型卡車的引擎,演示了激光武器的快速精確打擊能力。光纖激光武器是革命性的定向能系統,柔性光纖能像繩索一樣卷曲,因此激光可在光纖內實現長距離加速,而卷曲后的光纖占用空間也大為縮小。由于超大的面容比,該系統也非常容易冷卻。目前,馬丁公司正在加緊完善該系統,為下一階段研究用于軍用飛機、直升機、艦船和車輛等平臺的激光武器系統奠定基礎。
      近年來,發達國家競相發展激光武器,呈現出新的變革趨勢。美國波音公司的“激光復仇者系統”、雷聲公司的“激光區域防御系統”、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50千瓦高能激光武器、歐洲導彈系統公司的40千瓦高能激光武器等都已進入實用階段。從理論上講,激光武器的攻擊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就意味著其攻擊目標沒有躲避的機會。用激光攔截數千公里外的導彈,可將導彈摧毀在助推的上升階段。專家認為,未來的導彈防御系統,不會再是導彈對導彈的攔擊,而將是激光對導彈的攔擊,下一代戰爭,將是基于自主系統的光戰爭。
      軍事變革的實質,是軍事核心能力的轉移,即舊的核心能力被新的核心能力取代。如甲午戰爭中,海戰的核心能力已經從“口徑”“噸位”轉變為“射速”“航速”,這是日本掌握海戰主動權的技術因素。二戰期間航母問世,決定了海戰的核心能力由艦炮轉向艦載機,日本對海戰核心能力變化的認識不足,是中途島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軍事變革持續進行,未來的核心軍事能力也處于動態之中。如果說作戰中的主動權取決于誰先發現,備戰中的主動權則取決于誰的眼光更遠。
      當前,不論天基、陸基、機載、艦載還是車載激光武器,距離形成可靠完備的戰略武器系統都還有較大差距,激光武器的實戰應用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但任何新技術、新武器都有一個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而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性技術創新,總能在不斷克服自身弱點中引領潮流。人類進入智能時代、光時代,我們賴以制造常規武器的工業基礎越來越有限,同時,硅谷、光谷之類的科技和工業基礎已逐漸成為支撐現代戰爭形態的制造業基礎。激光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運用也勢不可擋。
      一流軍隊引領潮流,二流軍隊追趕潮流,三流軍隊無視潮流。弓箭、火槍、大炮、坦克、飛機、航母、原子彈的出現都曾在一段時間獨領風騷,成為改變戰局的顛覆性武器。激光武器作為改變未來戰局的利器,其地位作用日益凸顯。隨著激光技術和材料的不斷更新完善,固體激光器、大功率激光器、高質量激光器層出不窮,掌握代差優勢的一方可能同時擁有無堅不摧的“秒殺利劍”和編織成天羅地網足以令任何常規進攻武器難以奏效的“光籬笆”。有專家預測,2030年前,美軍激光武器將大量裝備部隊,對傳統衛星、導彈、飛機、戰艦、坦克等威脅都是致命的。激光武器正由光時代的端倪變為光時代的標志。 不難預見,未來10年左右,激光武器與傳統武器的數量比例將接近平衡,20年左右,光戰爭將成為現實。作為一種新的戰爭形態,光戰爭需要新的武器裝備、新的軍事理論、新的軍隊編成、新的指揮和保障體制的支撐。 與世界強軍相比,我軍差距尚大。應對鏗鏘而至的光戰爭,我們需要更新、更勇敢的頭腦,懷著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積極思考后發之軍的超越之路。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