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isman博士現在正與一隊實力雄厚的研究人員合作,共同開發生物活性3D打印技術,該技術的目標是改變全世界藥物的給藥方式。
“比如當前治療骨髓炎或骨感染的方式,是使用一種骨水泥混合抗生素,制成一種類似珠子的形狀,然后將其植入骨骼的被感染位置。”Weisman博士說,“然后會發生的事情是,六周后感染被清理,他們將不得不再通過手術把這種珠子取出來。而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則是3D打印出具有可生物吸收性和抗生素的有孔小珠,這種珠子能夠被自然吸收因此病人在治愈后不需要再通過手術取出來。”
Weisman博士正在實驗室里開發3D打印的藥物遞送系統
通過以此種方式遞送藥物,一些針對骨癌的治療過程有可能得到精簡,避免了更多的手術,而且可以通過更加聚焦于局部治療而提升治愈的可能性。
局部治療方式對于治療像骨癌這種敏感的疾病至關重要。“外科醫生會打開病變位置取出腫瘤,比如骨肉瘤。而我們能做的是對清理過的傷口或骨缺損處進行掃描,然后3D打印出形狀匹配的填充劑放進去,有點類似于化療。”Weisman博士在介紹他們的基于骨癌治療的3D打印藥物遞送系統的潛力時說。關于使用局部治療方式,他說:“該技術最大的一個優勢是,如果全身給藥的話,你需要擔心的東西很多,比如腎毒性,或者其它一些對藥物的不良反應,如果能夠做到更加局部化的話,治療需要使用的藥物劑量會大幅降低......這樣也可以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危險性。”
由于意識到生物活性3D打印的巨大潛力,該研究團隊最近獲得了一筆4萬美元的贈款/投資以開設洛杉磯Shreveport地區首家醫療3D打印實驗室。他們當前工作的實驗室是由生物醫學研究基金會提供的,新的3D打印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將更加專注于醫療領域。研究團隊還希望能夠通過聯邦撥款獲得更多的資金,以完善他們的設備。
“接下來的問題和挑戰是,”Weisman博士說,“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到病人嗎?我們怎么樣才能繼續前進,并使其商業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