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技術牛人”當從何出?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新華報業2016-03-18 我要評論(0 )   

     各種海淘盛行的當下,中國制造該如何尋求突破?在各行各業力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同時,企業求賢若渴,然而畢業生大軍中卻偏偏缺少應用技能型人才。“大國工匠...

      各種海淘盛行的當下,中國制造該如何尋求突破?在各行各業力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同時,企業求賢若渴,然而畢業生大軍中卻偏偏缺少應用技能型人才。“大國工匠”從何而來,“技術牛人”當從何出?這些都是我們邁向《中國制造2025》之路上面臨的迫切問題,也成為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點。
     
     
     
    【兩問】
     
    為啥國人愛買外國貨?
     
      主持人:這些年不少中國游客愛買國外的日用品,我們不禁發問,中國制造怎么了?我們造不出這樣的高級貨嗎?
     
      吳曉蓓:我們中國能夠造出來,也應該造出來。那么問題出在哪里?我想可能還是出在普遍性上面,不能保障絕大多數產品都質量好。從制造業流程上來說,影響產品質量的原因很多,但是在諸多因素中,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一切美好的設計,都有賴于實踐者最后的匠心。兩個完全同樣的機理,完全一樣的結構,同樣的材料,質量的比較就在于你的生產過程中。所以說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牛人”是產品質量保證線上的“最后一公里”,而現實中往往是這“最后一公里”掉了鏈子。
     
      陳麗芬:在這“最后一公里”上,一個“技術牛人”與普通工人有天壤之別。我們公司高級技工比如像機械工,聽聲音就能聽出機器是不是有故障,是哪方面出現的隱患故障,他們一方面可以預防機械故障,另外還可以快速修理。
     
    技能牛人缺失癥結何在?
     
      主持人:現代科技已飛向宇宙的當下,我們卻陷入工匠缺失的境地,癥結何在?
     
      吳曉蓓:一個就是大家不愿意做工匠,這可能是一個社會問題。二是,我們在培養工匠的過程中出了問題。實際上,不是某一個教育階段就可以把一個人塑造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或者某一個行業的工匠。比如說在啟蒙教育階段,我們怎么去保護孩子的童真,啟蒙孩子的好奇心;幼兒期間,怎么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都很重要。創新意識、責任心、堅持和堅守都是逐漸培養起來的,這方面的學習必須貫穿人的一生。當然,工匠的培養更主要的還是集中在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階段,我們現在在實踐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條件、資源、環境、師資及其教學方式都不足以滿足社會對技能人才大軍的需要。
     
      陳麗芬:我在招大學生時都是親自面試,感覺非常明顯,有的學生來應聘的時候,問他們感興趣什么,有能力做什么,他們態度好一點的就說,我們學校學的是一種理論,有的人會說我服從安排,他們自己好像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動手能力上也沒有自信。
      
    【尋解】
     
    ■ 教育專家建議
     
      
     
     技能型人才培養必須“精準化”
     
      主持人:應用技能人才的培養出了問題,有何破解之道呢?
     
      吳曉蓓:我們注意到,《中國制造2025》已經提出了要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國家去年還頒布了職業分類大典,把職業一共分成了八大類、75個種類、434個小類和4381個職業,但是與之配套的職業標準和培訓標準沒有出臺。事實上,在世界上的制造業強國,比如說德國,對職業的劃分是非常細、非常具體的,無論是在人才培養上還是個人在崗位上的要求,應當更加精確、精準化。
      
    鼓勵企業與學校合作創新學徒制
     
      主持人:《中國制造2025》也提出要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引導普通高校向應用技術類轉型。這對我們的教育體系會產生什么影響?
     
      吳曉蓓:我認為這就是要鼓勵企業以“企業+職業教育”的理念建設公共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使“校中廠”“廠中校”升級為“教育企業”。國家可以在有條件的地區嘗試將具有職業人才培養特色的“2.5+0.5”分段培養模式拓展為“2.5+0.5+0.5”的職業教育模式,前2.5年學生在學校學習,中間0.5年為校企共同指導的實習階段,后0.5年為學校幫助下的企業內培訓階段,成為創新現代學徒制的一種方式。
     
      同時,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通過激勵機制,發揮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目的是企業也要成為人才培養,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一部分。另外,有實踐經驗的老師缺乏也是當前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無法提高的重要瓶頸。尤其在職業學校里,要求培養雙師型教師,要求教師要有企業經歷,也應加強對教師實踐技能的培養。
     
    給予技術牛人社會認同感
     
      主持人:不可否認,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下人們往往更愿望當白領,而不是藍領,這是否也阻礙了高技能人才培養?
     
      吳曉蓓:所以說我們要提高技能型人才認同度,重視對技能人才的獎勵機制,這樣他就能踏踏實實在企業好好干。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得到尊重應該是對一個人的最好肯定。
     
    ■ 企業家建議
     
     
    學校專業設置應當從市場需求出發
     
      主持人:從企業用人的角度,您認為技術人才培養哪些方面亟待改進?
     
      陳麗芬:現在的學校專業設置不清晰。我覺得學校設置專業時,首先要考慮經濟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企業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然后設定專業課程,不能泛泛都學。
     
    理論學習和實習應當交錯進行
     
      主持人:作為企業老總,您希望招來的畢業生應當具備哪些技能呢?
     
      陳麗芬:我覺得不管是高職還是本科生,不能連續地把理論課程全部學完,學完以后通過最后一個學期,甚至一兩個月的實踐就好像整個大學課程就完成了。比如高職,起碼應該一個學期理論學習,另外一個學期理論和實習各一半,不要等他把理論忘了以后再實習,這樣對培養實用型人才更有效。所以一定要校企合作。作為企業也應該承擔職業培訓的工作。這不但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而且員工也會更穩定。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