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金屬鈑金新聞

    制造業如何從“制造”升級為“智造”?可從這三個方面變革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文匯報2016-04-11 我要評論(0 )   

    隨著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提出,制造業實現深度信息化的趨勢已不可阻擋,新一輪的工業革命撲面而來。針對這一輪工業革命浪潮的到來,我國...

     隨著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的提出,制造業實現深度信息化的趨勢已不可阻擋,新一輪的工業革命撲面而來。針對這一輪工業革命浪潮的到來,我國政府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兩大概念,2016年全國兩會則更進一步強調在“中國制造+互聯網”上盡快取得突破,同時大數據、云計算與物聯網也正式被納入“十三五”規劃。而我國制造業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從“制造”升級為“智造”,實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變革將尤為重要。
     
    生產:從“同質化”到“個性化”
    制造業企業的成敗,往往在于客戶對產品的認可程度,而當對個性的追求已成為時代的共識,產品能夠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已然成為制造企業成敗的關鍵。傳統制造背景下,由于成本和效率的約束,個性化的定制往往只是少數人的特權。如今,顧客想要的已不僅僅只是能滿足其基本需要的產品,更希望產品是其特定需求的體現。
     
    過去由于信息不對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是由研發生產端到需求端,無法大規模生產個性化的產品,而現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使得廠家與個體客戶間的低成本交流成為現實,制造業已實現由需求端到研發生產端的拉動式生產。因此,未來能夠領先于競爭對手完成對企業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的轉型,以實現大規模的定制化生產來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的企業,方能成為市場的王者。
     
    以青島紅領集團為例,這家服裝制造廠商通過自主研發的西裝個性化定制系統,由客戶 自行選擇面料、工藝、價位等等,再通過獲取客戶的身體數據形成相應的客戶專屬版型。這些個性化信息被分解至各個生產工序,被流水線終端讀取加以實現,7天之內便可交付成貨。與其他成衣制造業相比,紅領以工業信息化的流程實現了個性化生產,同時省去了渠道、商場等中間流通環節,成功打造了C2M(Customer To Manuacture)的商業模式。
     
    產品:從“機制化”到“智能化”
    如果說生產定制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在其現有的認知范圍之內盡可能滿足其個性化需求,那么智能產品則在使用過程中逐漸實現對客戶的個性化服務。通過在產品中加入大量的電子技術并與云端連接,每個被納入的物體都相當于一個智能終端,不斷記錄產品本身的靜態信息與周圍環境變化的動態信息,上傳到終端服務管理平臺。針對大量數據的分析,產品會逐漸“了解”客戶,“認識”“自我”,感知客戶本身的特殊情況與自身的變化,并在特定場合下做出實時反饋。
     
    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日常事物不斷演進、逐漸智能化的過程,也推進著制造業創新思路的發散、產品附加值與客戶忠誠度的提升以及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產品的智能化擴展了其核心技術的概念空間,其研發重點不僅在于產品性能的提升與特定功能的實現,更包含怎樣更好地感知分析客戶的特定需求并對其進行精準定位;另一方面,融入智慧因素的產品不再是冷冰冰的、沒有生命的物品,它不僅僅為用戶的生活帶來諸多意想不到的便利,甚者更能與用戶之間形成某種情感上的聯系,如智能跑鞋能根據跑步者特有步姿以及所處環境立即做出改變,并記錄其運動過程中各項數據,提醒其身體狀況并安排運動計劃,這樣的產品自然而然地融入用戶的生活,更好比成為其身體的一部分。
     
    同時,“智造”思維不僅僅促進傳統生產廠家對其現有產品的改造,同時也預示著一大批新興科技企業的興起。可以預見一旦這些智能產品能夠得到廣泛應用,必將促進整個行業技術的變革與進步。
     
    產業:從“生產型”到“服務型”
    根據“微笑曲線”價值理論,制造業的高附加值環節主要集中在前端的研發設計與后端的制造服務,而中間的制造部分附加值越來越低,制造業需要尋求新的增長動力,就必須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而對于大數據的應用正為其實現向制造服務業的轉型提供了契機。智能產品所收集的大量信息不僅應用于客戶自身的管理,更有助于制造商后續服務的增值與設計流程的優化。譬如通用電氣通過在飛機發動機葉片上安裝傳感器記錄震動、熱力等數據,將這些運行參數發回檢測中心進行實時監控,并借助分析模型了解傳感器運行狀態及預測故障狀況,以此為基礎發展“健康保障系統”,為客戶提供及時的檢查、維護與保養等后端服務工作;同時,這些數據的獲得也大大改善了制造業前段產品設計與仿真的過程,使得制造業向價值鏈兩端的延伸,最終實現制造業服務化。
     
    借力于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制造企業更可擴展其傳統產業的版圖,通過跨界合作或新市場開拓實現產業的整合與升級。智能產品源源不斷地向廠商傳遞客戶的信息,會比客戶本身更了解客戶。例如,智能手環的生產廠家搜集大量使用者的運動情況與健康狀況,自能成為健身服務供應商最好的合作伙伴,甚或搖身一變,成為該領域的有力競爭者。

    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業互聯十三五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