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報告:3D打印未來4年營收將增2倍達210億美元

    星之球科技 來源:榮格2016-05-09 我要評論(0 )   

    據計算機世界雜志報道,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TA)與聯合包裹服務(UPS)近日聯合發布名為《3D打印:工業生產下一場革命》的報告,預測未來4年這個市場營收將增長2倍達...

     據計算機世界雜志報道,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CTA)與聯合包裹服務(UPS)近日聯合發布名為《3D打印:工業生產下一場革命》的報告,預測未來4年這個市場營收將增長2倍達到210億美元。去年,3D打印市場價值增長了30%。
     
    報告中預測,3D打印行業今年市場價值將達到73億美元,包括打印機器、材料以及打印服務等。到2020年,這個行業的價值有望達到210億美元。其中,消費電子與汽車行業將推動3D打印行業增長40%,醫療設備則推動其增長15%。舉例來說,全球98%的助聽器正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
     
     
    報告中還指出,3D打印行業的大部分收入來自西方國家,比如北美和歐洲國家,它們將占3D打印市場營收的2/3(或68%)。與此同時,亞太市場則占總收入的27%。這份研究匯編了許多已經出版的研究信息,比如2015年度《Wohlers Report》、3D打印行業權威人士以及分析師的預測,目的是對影響3D打印技術繼續普及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報告中稱,目前2/3的制造商已經在某種程度上使用3D打印技術,25%的制造商計劃將來采用這種技術。企業采用3D打印技術的最大原因包括:制作原型(占比25%)、產品開發(占比16%)以及創新(占比11%)。
     
     
    早期采用3D打印技術的企業主要利用其制作產品原型。事實上,3D打印僅占全球制造業市場的0.04%,而且制作原型是最常見使用方式。研究公司Wohlers Associates認為,3D打印技術最終將占全球制造業市場的5%,即其代表6400億美元的巨大機遇。
     
    報告中稱:“這是個顛覆性市場,技術采用者將從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原型到支持和簡化生產,以實現新的制造效率。此外,對于公司來說,采用3D打印技術代表著巨大機遇。”舉例來說,智能手機制造商正逐漸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不再僅限于用其制作原型,有些零部件也正使用3D打印方式制作。
     
    報告統計稱,從2012年到2014年,3D打印的主要市場年增長率至少達30%,這個市場包括3D打印系統、材料、用品以及服務等。其余增長來自次級市場,包括工具、模件以及鑄件等。舉例來說,福特公司已經有5個3D打印原型中心,每年都會提供數以萬計的原型部件。
     
     
     
    盡管大量制造商已經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但這項技術的全部潛力還遠未發掘出來。更大的機遇藏在零部件生產領域,這也是3D打印應用增長最快的領域。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零部件的趨勢日益明顯,2003年全球3D打印產品和服務營收基本為零,2014年已經達到18億美元。
     
    當前2/3的3D打印用戶認為,他們還沒有完全發揮3D打印技術的優勢。如果企業能更好地了解3D打印技術帶來的好處,45%的企業愿意采用這種技術。3D打印技術還可以加速定制產品的開發和交付速度,通過更好的庫存管理和根據可變需求實時調節產品生產增加靈活性。
     
    報告中闡述3D打印技術的其他優勢還包括:對于某些特定領域,3D打印技術在小批量制造產品方面存在制造優勢,并因為效率提高具備成本優勢,同時擁有無以倫比的靈活性。此外,3D打印技術還能通過減輕零部件重量、更好的人機工程學和更多設計自由提高產品質量。
     
    可是,由于在制造過程中使用3D打印技術會導致產品出現不一致性,為此可能影響產品耐用性。報告中稱:“在決定使用3D打印技術或傳統制造工藝時,考慮需求和優先性至關重要。就像其他領域,需要權衡利弊。”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