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利用3D打印幫助動物方面,我們確切看到了一些激動人心的時刻。從狗到貓,從小馬、鴨子甚至到鸚鵡,3D打印已經能有效的讓善心的人帶給我們毛茸茸的動物朋友一些積極的改變。最近,企鵝Bagpipes(意為風笛)因為愛心人士為它定做的3D打印腳而重獲新生。雖然企鵝風笛是寒帶動物,它的故事卻暖人心脾。
2007年,風笛被送到坐落在新西蘭Christchurch的國際南極中心,它被找到時左腳被釣魚線纏繞著。不幸的是,它的左腳必須要截肢,同時因為它的狀況很不穩定,風笛成了中心的常住民。在過去的九年里,風笛一直用單腳四處蹦跳。
然而最近,國際南極中心的研究者和照料者決定嘗試給風笛制作一個定制設計的3D打印腳,以此給它的生活帶去一些平衡。這個定制設計的3D打印腳能幫助風笛直立站、搖擺走,甚至游泳。假腳的3D設計、建模是與坎特伯雷大學設計與制造領域的資深講師Don Clucas合作完成的。
Clucas解釋道,設計過程中最難的部分是給風笛的右腳一個精準的3D 掃描,因為Bagpipes是如此的不安分。一旦成功掃描,Clucas就能為風笛的左腳制造一個完美的復制品。據報道,這個設計過程要花接近30小時才能完成。
當設計完成后,若干企鵝腳模型被3D打印出來。每一個模型的長度和關節均不一樣,這樣風笛可以從中挑出最合適的一個。今天一早,一只腳的風笛被安裝上了3D打印腳,雖然安裝的時候有些掙扎,因為風笛老是不停扭動,但最終風笛能夠雙腳直立。
在安裝3D打印腳以前,風笛一直使用泡沫啤酒瓶支撐架同時用橡膠纏住被截肢的腿。雖然這能給風笛提供一些平衡,但并不是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中心的企鵝照料者Malhcakett解釋道,當風笛從水池出來時,它使用本不該使用的身體部分,比如喙、鰭,因此十分希望這個3D打印腳能幫助它正常地從水池出來。
當然,風笛要花一段時間去適應3D打印腳,第一次安裝上時風笛打滑和跌倒很多次。國際南極中心的研究者和Don Clucas同樣希望能改進3D打印腳的設計,讓3D打印腳更加舒適、有效。目前,3D打印腳的原型是用硬塑料做的,但在最終安裝環節材料會換成橡膠,因為橡膠制成的腳更易于掌控,同時也更加靈活。
總而言之,3D打印再次被運用去幫助一只在困難中的動物,比如這一次給了企鵝風笛一雙幸福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