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軌道交通新聞
機器人應以怎樣的姿態走進中小型企業?
星之球科技 來源:自動化網2016-06-22
我要評論(0 )
提供不同產品、服務于不同行業的所有中小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需求自動化。在中國及至全球,中小企業的數量遠超過大型企業。總體來說,中小企業雇傭了更多的工人。但是,...
提供不同產品、服務于不同行業的所有中小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需求——自動化。在中國及至全球,中小企業的數量遠超過大型企業。總體來說,中小企業雇傭了更多的工人。但是,他們還沒有學到那些巨頭們熟知的東西,代表多數企業的中小企業還沒有意識到自動化和機器人的優勢。
當然,隨著中國智能制造的風起,在人口紅利的擠出效應下,技術改造和生產升級已經成為許多企業活下去的出路。升級自動化生產線、引入集成機器人成為非常重要的兩個方面。
自動化雖好,但是很多自動化方案造價昂貴,維護費用同樣高居不下。舉個例子,某汽車廠一條車身焊接自動化生產線,6臺焊接機械手,造價1400萬,工程集成實施費用150萬,每年的維護費用70萬。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不菲的投入。
在這樣的投入力度面前,任何人都難免有諸多顧慮。如何消除中小企業引進機器人的顧慮,如何建立起他們實施機器換人項目的信心?或許價格是第一位的,但或許也不是。畢竟,在關乎企業生存的時候,當自動化改造已經提上日程之時,他們需要的只是選擇供應商,他們對接的,相信更多的也是中小型自動化企業,不管大小,其中的某些要素總是相通的。
如果是引進機器人,那么機器人供應商該如何建立企業實施項目的信心?我們來看個案例。
Dimension是一家小型公司,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實現機器人自動化是個跨越式的進步。
Dimension公司的負責人Don Barth先生對于應用新技術總有濃厚的興趣。他在國際制造技術展覽會(IMTS)上認真調研了機器人自動化。在參觀了一家工廠,了解到真實情況后,Barth先生決定要找機會在Dimension的生產中實施機器人自動化。
“坦白地說,當我們開始著手這件事時,我多少有些擔心。”在Dimension公司協助管理生產的機械師Ruthie Brockman說。然而,在與Gosiger公司合作實現兩臺大限(Okuma)車床由一臺發那科機器人照看之后,Brockman女士欣喜地發現,該公司每小時多產出了47%的工件,同時更好地利用了其操作員的時間。
點評:此時,這家小型公司已經下定決心需要引入機器人,但是他們對于機器人的認識還不夠全面。
他和他的女兒Brockman女士初步決定,添加一臺機器人為現有的大限LT-300車床服務,此車床已經為公司產生過大量零件。然而,在聯系Gosiger公司的銷售工程師DaveMarsh并征求其意見之后,Marsh先生和他的同事GregFeix得出的結論說,這個計劃可能并不是適合Dimension需求的最佳選擇。于是,Marsh先生與該公司的團隊,包括骨干員工DanHutchinson進行戰略性探討,從根本上搞清楚什么是必須解決的問題。Hutchinson先生認為,為了進一步提高產量,公司需要自動化運行的車床應該是兩臺而不是一臺。
點評:機器人集成供應商在此時并沒有急于銷售,而是通過調研和戰略性探討為這家小型公司提供了定制化解決方案,并將項目標的機器人從一臺變成兩臺。
“當我們理解了雙機設置的優勢時,我們便意識到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Brockman女士說道。雙機設置后,現在操作員的時間可以用在更重要的工作上,包括管理原材料和成品件的流量。以公司生產的墊圈為例,采用新的設置,生產速度從原來10件每小時提高到了19~20件每小時。Brockman女士說,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是由于機器人提高了效率,公司現在可以使用較昂貴而更容易加工的材料了。機器人作業區周圍加裝了隔離防護板以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
點評:機器人提高了效率,實現了企業的生產目標,而在工業安全等細節方面,供應商也沒有忽略。
Brockman女士對最終結果十分滿意,部分原因還歸功于公司得到了Gosiger訓練團隊的保證和“手把手”的培訓,這有助于建立她對新項目的信心。“現在,我對運行機器人這件事總算放下心了,對我來說它究竟是件大事。”她承認,Gosiger不僅無微不至地關照,而且與Dimension真誠合作真正滿足了公司的需要。
事實上,現在Brockman女士使用機器人已經非常熟練。當一群高中生在全國制造日參觀該公司的設施時,她不僅能夠向他們展示系統是如何工作的,還能讓他們實際使用控制器來生產工件。“我熱愛我所做的工作,我們公司添置了機器人真是令人興奮。”Brockman女士說,“這也有助于我們重新審視我們所有的工藝流程,以尋求更多的方法來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更好地服務客戶,并使我們的員工不僅工作效率高,而且從重復的、令人疲勞的工作中解放了出來。
點評:中小企業引入機器人畢竟是件大事,如何建立用戶對項目的信心?除了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外,“手把手”的培訓也非常重要。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引入完成機器人集成只是機器換人的第一步,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生產培訓,所謂的一籃子“解決方案”,為企業生產升級實現長效保證,才能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