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軍工航天新聞
絕無僅有的中國激光武器
星之球科技 來源:西陸網2016-07-21
我要評論(0 )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俄羅斯的激光理論研究處于領先地位,美國與以色列在激光武器應用中處于領先地位,只有中國悄無聲息,在國人心目中,中國的武器是落后的,真是這樣這...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俄羅斯的激光理論研究處于領先地位,美國與以色列在激光武器應用中處于領先地位,只有中國悄無聲息,在國人心目中,中國的武器是落后的,真是這樣這樣嗎?未必!!
領先全球15年-中國激光武器
死光,光子魚雷和能夠令對手瞬間氣化于無形的武器,這些都是科幻影片中才能見到的玩意兒。但是,這些東西在不久前似乎還遙不可及,而現在正在逐漸變為現實。當前,具各個情偵部門收集的信息資料表明中國軍方正在穩步推動電能武器計劃:讓高能激光器,高能微波武器,電磁軌道炮進入其規劃中的未來艦隊。可以預見,“光速”武器和“電能”武器將為中國軍方從根本上改變海戰及從海上發起的作戰模式帶來了希望。
發射即命中的光速武器
中國軍方研制的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武器,微波射線發射器和粒子束加速器。與傳統常規武器用動能或化學能(或兩者兼有)摧毀目標不同,定向能武器破壞或摧毀目標是通過對目標施加能量——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運動的光子或粒子達到目的。目標躲避武器攻擊的能力在定向能武器面前顯著降低。當高能激光束的“飛行時間”以微秒計算時,一個以4倍音速運動的目標無論怎麼機動都沒有用。在激光束“發射”并擊中目標所用的時間內,目標移動的距離可能不超過10厘米。
盡管高能激光武器受重力和大氣阻力的影響不明顯,但在海洋環境中,由于受到水蒸汽,灰塵和大氣渦流等因素的影響,激光束會產生發散和膨脹,為此必須增大激光的輸出功率。據悉中國高級研究局研究了一種高能化學激光器。這是一個兆瓦級的中紅外高能化學激光器,時一個氟化物化學激光器。截至目前,該機光氣持續功率輸出在世界所有激光器中是最高的。
據了解,中國軍方發展自由電子激光武器的“快速跟蹤”計劃分4個階段進行:到2003年末,自由電子激光器發射功率將從**瓦增大到**瓦;2005至2006年,自由電子激光武器發射功率增大到**瓦;2007至2009年,將對**瓦的自由電子激光武器裝置進行小型化設計,進一步進行指揮和控制及目標瞄準能力的實驗和評估;2010至2012年,演示***可調的可對付全譜威脅的自由電子激光武器系統,并在幾年內將其安裝到軍艦上。
無孔不入的脈沖武器
由于微波束武器不是像常規武器那樣靠彈頭和碎片的化學能和動能打擊目標,而是靠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進行的射頻電磁波能量打擊目標,因而又被稱為“射頻武器”。微波對人員的影響可分為“非熱效應”和“熱效應”兩類。較低強度的微波輻射會使人的肌膚出現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損傷,引起神經衰落和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記憶力衰退,內分泌失調,免疫力降低等。而強微波能量則會燒傷人體的皮膚及內部組織,使人眼因白內障而失明,甚至死亡。實驗表明,用能量密度為***的微波照射*秒鐘,即會造成三度皮膚燒傷;而用能量密度為***的微波照射1秒鐘,就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高能微波武器主要用于攻擊現代武器系統中的電子設備和電子元件,使之損壞或失效。研究表明:0.01~1微瓦/平方厘米的弱微波能量可以對相應頻段的雷達和通訊設備產生強電磁干擾,使之不能正常工作。0.01~1瓦/平方厘米的微波能量輻射,可直接使對方通信,雷達,導航等系統的微波電子設備失效或燒毀。10~100瓦/平方厘米的強微波輻射形成的瞬變電磁場,會在各種金屬目標的表面產生感應電荷和感應電流,這些附加的感應電流可以通過天線,電源線,傳輸線和各種開關,縫隙等入口,進入被攔截目標的內部電路。感應電流比較小時,會改變電子線路中某些元器件的工作狀態,導致電路功能紊亂,出現誤碼,控制失靈或邏輯混亂等現象;感應電流較大時,就會造成元器件的永久性損傷。強微波輻射還可直接使工作于微波波段的電子設備因過載而失效或燒毀。從遨游太空的衛星到橫跨大洋的洲際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從飛機到通訊器材,雷達,武器的計算機系統及其它光電器材,只要處于強微波的覆蓋范圍內,都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此外,微波武器還可以對付隱形飛機,隱形導彈,隱形坦克,隱形艦船等在內的“隱形武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這些隱形武器主要是通過外殼采用吸波材料或涂抹吸波涂料層來吸收雷達波(微波)而達到隱形目的的,這就為微波武器效能的發揮打開了方便之門。“隱形”武器的外殼一旦受到高功率的照射,便會因吸收過多的微波能量而受損,甚至燒毀。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