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為光伏正名”溝通會在京召開(關注)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能源報》2016-10-26 我要評論(0 )   

    10月19日上午,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開幕式期間,主辦方聯合業內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召開了題為為光伏正名的溝通會。

           10月19日上午,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開幕式期間,主辦方聯合業內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召開了題為“為光伏正名”的溝通會。
     
      近期,媒體中有部分文章在沒有進行實事求是調查、缺乏理論及數據支持的基礎上,對我國光伏產業發表了諸多不負責任的負面言論,刻意誤導公眾,造成了不良影響。此次溝通會的召開,正是為了厘清真相,更正錯謬,讓公眾正確地認識光伏產業,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指出,過去8-10年光伏成本經歷了快速下降,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光伏電價和補貼;光伏在發電過程中沒有任何排放,清潔無污染;至于所謂的“污染問題”,國家環保部委托環科院、中科院等第三方機構,連續多年對晶硅光伏電池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內環境影響調研,對污染物的排放種類、數量及治理情況逐一落實,結論是全部達標排放,所有在產的多晶硅企業均屬于“花園式”工廠,也是客觀最好證據。既然不存在“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問題,又何來“環境成本高”呢?
     
      針對公眾關心的光伏補貼問題,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進一步強調,光伏發電是戰略性可再生能源,在其起步和發展階段給予適宜水平的補貼,以促進產業成長、提升經濟性并最終使其成為有競爭力的能源技術是國際通行做法。我國對光伏發電實施標桿電價和競爭電價制度,是在產品終端基于發電量予以補貼,不存在騙補的問題。我國光伏發電電價預期在2020年前可以實現與銷售電價平價,在2025年前實現與煤電在上網側平價,并且這一平價預判是基于我國現行煤電定價機制中未考慮煤電的環境外部性成本的情況,否則平價時間點還可以大大提前。
     
      我國光伏產業以制造業起家,憑借創新驅動,實現中國引領,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保持領先水平的實體產業。保守估計,當前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超過270吉瓦,其中超過70%的產品來自中國,光伏產業已成為我國調整能源結構、建設綠色經濟的中堅力量,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眼下,民眾對空氣污染深惡痛絕,也越來越多地了解了可再生能源、了解了光伏。從城市到農村,光伏的技術及其應用知識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光伏的普及度迅速擴大、蔓延,光伏應用正在逐步走向家庭,從而形成了光伏產業發展的廣泛的群眾基礎。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光伏溝通會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