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芯片/顯示
激光影院背后:中國彩電迎來又一個春天
星之球科技 來源:家電圈2016-12-26
我要評論(0 )
今年以來,作為新一輪地方國企改革的排頭兵,長虹借助改革東風快速掀起一場“從經營產品向經營用戶”的轉型。
“傳統電視企業的嚴冬快要熬過去了。作為傳統彩電企業,在經歷2016年互聯網洗牌后有望迎來新的春天。就像實體店一樣,過去感覺不行了,今年卻越來越受到電商和資本的重視,關鍵就在于用戶體驗。”
12月21日,全球首創的超高效遠心激光光機和柔性菲涅爾光學屏幕CHiQ激光影院上市發布會后,四川長虹副總經理兼多媒體產業集團董事長郭德軒在接受家電圈采訪時坦言,以長虹為代表的傳統彩電企業,在硬件和內容多輪驅動的新軌道下正迎來又一個發展春天。
當天,長虹推出兩款激光影院產品,其中一款定位家用、配置100英寸屏幕的C5,售價49999元;一款定位商用、配置120英寸廣角護眼銀幕的P5,售價29999元。這在完成長虹在超大尺寸電視市場產品線布局同時,也再度實現長虹對市場競爭主動權和話語權的搶奪,以大屏、高端重新定義全球彩電商業價值鏈。
在業內人士看來,“推出激光影院產品,對于長虹以及整個中國彩電產業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轉型和市場反彈新信號。一方面,以長虹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頻頻在自主創新產品上發力,并且進軍彩電市場最后一塊利潤蛋糕——大屏高端;另一方面,在經歷兩年來的轉型探索,長虹彩電業務通過回歸產品原點,打造解決用戶痛點的一系列好產品,成功打造一條硬件和內容雙驅動的新軌道,創造自身發展新拐點。”
面對即將引爆的2017年全球彩電市場競爭,一輪電視大屏化的消費熱潮已經于2016年悄然來臨。來自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對2016年、2017年中國彩電零售市場規模的預測顯示,2016年中國液晶電視零售規模1511萬臺,其中55英寸及以上為771.9萬臺,占比51%。2017年中國液晶電視零售規模將達1541.7萬臺,55英寸及以上有望達到924.8萬臺,占比達59%。這意味著大屏將成為整個彩電產業的“新利潤蛋糕”。
郭德軒則指出,“就中國市場來看,一輪品質消費的趨勢已經出現。長虹推出激光影院就是滿足當前一大部分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將影院搬到家里來。可以說,隨著中國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這將會掀起一股新生活方式。”
長虹和郭德軒的底氣,正是來自于不斷提升的中國家庭消費層次。中國社科院2015年中國社會狀況綜合調查顯示,作為職業分類的農民比重已經下降到28%左右,工人比重上升到34%。中產階層上升到33%。其中新中產階層占20%,老中產階層占10%,雇主比例在5%。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稱,隨著中國經濟大踏步地向前,中國的中產階層的隊伍也不斷壯大,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億人。
除了來自市場和消費群體的變化,從全球顯示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激光顯示符合柔性顯示趨勢,是繼液晶、OLED、量子點之后的新一代主流顯示技術。長虹激光顯示科技公司總經理陳寧告訴家電圈,“與OLED顯示、量子點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相比,激光顯示技術具有高亮度、長壽命、廣色域、低功耗等技術優勢,可以實現85英寸到125英寸的超大尺寸顯示。更為重要的是,激光影院產品從核心部件到整機全部本土化,讓中國彩電產業成功擺脫對外資企業的依賴。”
今年以來,作為新一輪地方國企改革的排頭兵,長虹借助改革東風快速掀起一場“從經營產品向經營用戶”的轉型。其中,基于UP物聯運營支撐平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長虹率先在電視產品上推動“產品+服務”的用戶運營模式落地。其中長虹大屏運營平臺“虹領金”系統運營首年利潤有望達到1.35億元,目前,長虹智能電視用戶付費轉化率高達17%。
在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秘書長連四清看來,“經過三年的互聯網轉型,彩電產業已經構建起硬件和內容的雙盈利體系。隨著激光影院產品的推出,長虹沿著運營用戶的思路,為整個彩電行業探索一個在超大屏上的新商業模式。比如,以后一些電影大片的推廣就可以選擇激光影院平臺,同樣在帶給用戶更多體驗的大屏購物等也都可以快速落地。”
激光影院新品的發布,不只是帶給長虹在大屏、高端市場上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為整個彩電行業開啟了一條發展的路徑。中怡康指出,2017年中國彩電市場55英寸已經普及并向上重點關注65英寸的布局,企業間將重點圍繞差異化尺寸和超大尺寸展開新的競爭。長虹則提前打響這場超大屏的高端新戰役。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